《谈美》读后感
——美的心灵之旅
摘要:这是一个老者,以亲人的关怀口吻,为青年讲述了“美”的认识,欣赏,与创造。如同文学中的世外桃源,让我们置其身,感其情。
关键词: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成长
霍达在20年以后致作者,心力交瘁,不忍释卷,依然怀着深深的爱念和依念,《穆斯林的葬礼》便是作者时间和心血的集聚。“请接住她,这是一个母亲在捧着自己的婴儿。”我们看到了慈爱与付出,让我们从文字中感动。《谈美》之中,作为一个长者,朱光潜集心中之感念,用言语抚慰着青年学子的心,由小及大,由泛到广,让饱受战争的摧残的有志青年,在黑暗之中,看到那样一座灯塔。以至于混沌之中,青年学子重拾了希望。对于此,我们是心存感激的。感激于朱先生在《谈美》中用家书的形式温暖了我们,让我们置身于“美”的奇景之中。
我想,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美的内涵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总会在不经意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这是一个不断积淀的过程,亦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何为美?何为美的内涵?朱先生用一句话引出开头。“美是事物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或许有的人觉得这仍然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并不能对理解美有所帮助。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美确确实实存在于生活之中。如同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只是有很多时候,美和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必须和美有适当的距离,从而获得美的感受。距离大把握让我们在理解美着一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常常很容易看到名物之美,名人之美,名景之美,而其实平凡世界也有平凡之美。
与耳聋,腿瘸,眼瞎相比,因为被太多人记住了,所以我们都觉得美,其实身体上的残缺就不一定预示着丑,因为有的人善良,因为有的人自信,因为有的人坚强,所以我觉得他们都是美的。美是一种情感,亦是一种素养。
在平凡与不平凡之中,我们只要稍稍用点心,低头便是美的感受,生活从来都不缺乏美,只要我们培养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在我们认识美的同时,要有一种欣赏美的能力,感受美的真谛。
这个问题可以用一句诗概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每个人拥有的只是不同,具备的素养不同,心灵的感触不同,我们欣赏美感受美的方法不同。文中第7篇中以“情人眼底出西施”为题,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同一个事物,美丑之感是不同的,解剖美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我觉得在生活中我们还是很容易在联想,快感之中产生误区,前者与思考挂钩,容易经过思考而精神涣散;后者与需求挂钩,容易带有功利性;但是这都不是美。美的欣赏是不俗的,美的欣赏是直观的。美,让我们栖居在诗意中,让我们诗意的栖居。
从我们呱呱坠地,一直到现在,做的最多的其实是模仿,我们学别人走路,学别人写字,学别人唱歌......我们依着样画着葫芦,在我们头脑中很少有我们自己的东西。我觉得这是可怕的。中国是一个兼容的国家,我们的思想也应该是兼容的,纵观历史长河,我们看到的是汹涌的波涛,我们看到的是众多的支流。而我们是可以成为新的支流的,那其中最最重要的便是创造,我们要学会创新美。
没有人说诗有五律便不可以有七律,没有人说有了朦胧诗派便不可以有新月诗派,更没有说有了浪漫主义便不可以有现实主义。我觉得“从心所欲,不逾矩。”更是我们应该拥有的态度,不拘泥于条条框框,由心而走,有探索的意识已经很重要了。在美的创新中,我们要有一种以自然美化为艺术美的能力,让艺术之中拥有更多的活力,美没有界限,美的追求也没有界限,我们要宠辱不惊,收放自如,培养心的宽和广,才会走的更远。
美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它雕刻了自然,丰富了人性,成就了平凡。我置身于《谈美》中,仿佛看到思想上的旅游胜地,在懂得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之后,思想上接受了一次洗礼。浮躁的心似乎找到了一个支点,静言思之,让我觉得心灵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