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原文-第十四章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耘心解读:
你只负责精彩,上天自有安排。
这一章节所阐述的就是如何让自己精彩,而让自己精彩的根本法门在于:安于其位,活在当下:
在什么位置上,就做什么事,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当下的事情做好,这就是对中庸之道的践行。
人在世间,各有其位,各有各的角色与本份,尽职守责,是对自己所在组织单位的最大贡献。
我们常常遇到一些人,在工作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不好,却常常对他人的工作指手划脚,没有做好自己,而却总是埋怨他人,埋怨环境,怨天尤人,成为负能量的发源地。
因此说,活好当下,做好自己,这恰恰是天下最难的事情。因为我们总是无法收摄自己的内心,常常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外面他人,而常常忽略了自己真正要做的事。这也正是中庸之道人人可做,而又人人难做的地方。
比如家庭里,父母常常把自己过得痛苦不堪,而还在一心想着让孩子过得幸福,于是种种的自我牺牲,种种的盲目关爱,让孩子觉得常常在内心深处无法承受这爱的重压——有多少子女能在父母过得痛苦不堪而还能让自己过得幸福快乐的?唯有父母把自己活成一个幸福的典范,孩子才明白怎样活好自己。
比如夫妻,常常有许多做妻子的,把自己搞得又苦又累,却还想让丈夫把心放在自己身上,于是越拉越远。前不久,还有那么一对母女要跳楼,原因是自己的丈夫出轨,有了外遇,而自己月薪过万,觉得自己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而男人却如此对不起自己,万分委屈,要带着孩子一起跳楼,男人伤害了她,她便以更惨烈的方式伤害自己,乃至伤害女儿,让这个有问题的家彻底粉碎,本来是一位家庭受害者,迅速转变成一个家庭更彻底的破坏者,她应当从来没有想过如何活好自己。这虽是生活中的极端事件,但多少家庭矛盾,不都是因为自己一心想着为对方而活,为对方而付出,最后让对方越来越远。如果活出精彩的自己,妻子活出妻子的精彩,丈夫活出丈夫的精彩,这个家庭就必然是一个和美的家庭。
生活中,人们常常以爱的名义,去对别人施加影响,而不是如何“做好自己”。
家庭亲子关系里,父母对孩子的种种苛责,种种娇宠,最后导致孩子严重叛逆,几乎全是因为那句“都是为你好”,父母常常直接替代孩子做判断、做孩子本应自己做的事情。父母的爱,是一种盲目的爱,无序的爱,不在其位的爱,如有的父亲把女儿当小情人儿养,有的母亲把儿子当哥哥弟弟养,有的家庭把孩子当皇帝养,有的家庭把儿子当女儿养,有的家庭把女儿当儿子养,等等,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都是自认为对自己好,都是帮助孩子成长,成长为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好人,而这种“做好事”,恰恰会害了孩子。一个家庭里,父在父位,母在母位,子在子位,女在女位,自然家阖。
因此说,孔子强调:“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外。”这是中庸之道的重要体现,就是专一,就是庄子所说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就是专一于当下,活好当下,不为外物所扰,不为外物分神。
“素”应是形容词活用做动词,一向的,平时的,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君子依照平时的职位做事,不谋求考虑其职位之外的事情,即活好当下,做好自己。
你若富贵,那就做好富贵之人自己的事,不要富而不仁,富而骄横;你若贫贱,那就做好贫贱之人自己的事,不需攀援,不需自惭形秽,更不需贪恋他人而起害人之心,在自己卑微如草的生活中,活出自己的生命精彩;你若身在边远异族,那就依着边远异族的生活方式过好自己,不需埋怨自己身不逢时,身在异地;你若患难,遭罹放逐,事业失利,那就依着患难之境,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而不是怨天尤人,消沉不振;君子,无论处于何境,都能依所在之境而行,这就是中庸之道,是依境而为、做好自己的修身之道。
人只有一个使命,那就是做好自己,在上不需陵下,在下不需攀上,一心做好自己本份之事,而不依附他人,这便是一个内心安然的人,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上天自会有安排。“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何需铤而走险,心存侥幸?
这是孔子的一贯主张:正人先正己,求人先求己。正如射箭,射不中靶心,那就先端正自己。
然而,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不愿意“居易以俟命”,常常选择“险中求”,人之贪心不足,必然烦恼无数,这也正是修道的最大障碍吧?人们贪财、贪利、贪名、贪情、贪爱,而必然越其位,失其位,从而迷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