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高声朗诵《孟子.尽心章句上》,其中对于于孟子“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颇有感触!孟子的无为与老子《道德经》中的无为有区别吗?孟子所谈的无为更多的是基于社会规范与道德层面,所谓“无为其所不为”就是不干不该干的事,“无欲其所不欲”,就是不想你不该想的事。什么是不该干?什么是不该想?每一个人基于自身在社会等级中的次序,去干自己份内的事,去想与自己匹配的愿望。
“无为”做为老子的核心思想,无为就是顺其自然,沿着事物发展规律学习办事,无为的目的就为了更大的作为。老子思想强调万事万物,无不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相互转互? 我们真正能够做到无为,说明我们对某件事情相当熟练,几乎不用动脑筋就可以自动做大,就像我们骑自行车,我们开汽车,我们的驾驶技术通过反复学习操作,已经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这骑车、开车这件事上我们完全可以做大人车合一,无为耳无不为的地步,就像武功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的地步。反过来,用老子的思想理解“无欲其所不欲”,一个人要把欲望放下,达到恬静自然的修为程度,他就不会为一般的欲望所诱惑,他就会以最小的代价最小的阻力去实现自己想要达成的愿望与目标。
原文如下: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大意是:
孟子说:“不干其不该干的事,不想其不该想的,这样就行了。”
个人看法:
孟子的观点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要有自己的边界,要知进退,懂规则,重次序,做好份内的事情,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去想不该自己的东西,或者不要去妄想那些自己配不上的东西,要经得住诱惑。在孟子看来,人类社会的进步来源于人与人的分工协作,既然有分工协作必然就会有规则有次序,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分工点上,有人劳心,有人劳力,劳力的人自然受制于劳心的人,社会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如此而已,整个社会就会健康运行。所以,在孟子看来,每一个人身处在大社会中,都有其局限性,贡献出的力量非常有限,同样所掌控的资源也非常有限,所以,自我管理好自己的行为,管理好自我的期望,是非常重要的。
回到现实生活中,作为一个个体,放在大社会中,也就是沧海一栗,不但生命有限,精力有限,而且所能够支配的资源极为有限,人生最大的问题是“时间有限,欲望无限”,也正如庄子所说“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所以,我们要向孟子学习,首先界定自己想要的目标,界定必做的事情,排除不做的事情与干扰,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该要什么?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为什么会烦恼?是因为我们经常去妄想那些虚无缥缈得不到求不到舍不得的东西。物我不分,把情感寄托在物质欲望上,得不到很痛苦,拼命折腾,得到了也不见得珍惜,就这么回事,手中握有宝藏却到处打着灯笼寻求宝藏,很烦恼。所以,孔孟与老庄给我们的教育虽然切入点不一样,本质上速途同归。孔孟要求我们“无为其所不为”,老庄则指导我们“无为而无不为”,孔孟要求我们“无欲其所不欲”,老庄则指导我们“无欲而无不得”。同一件事,不同的切入点,告诉我们如何经营自己真正的纵横驰骋的广博精深的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