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引言
对生活敏感的人总是在各种事物的触发下产生各种情绪,而情绪的好坏往往影响一个人的幸福感。由刘勃博士翻译的大哲学家罗素的《幸福之路》一书购置已有大半年,多次拿起总是读不进,看不懂。用同学的话说,每个字都认识,却又很难抓住重点,明白其背后的深意。
12月计划中,因需要增加自己使用双拼打字的频次,决定每天用双拼提取出书中令我产生共鸣的语句和段落。而正是这样不急且有序的安排让自己静下心来去一点一点领略哲学家的思想。
一、阅读体验
书里分别谈了不幸福的原因和幸福的原因,作者在序言中就这样写道:
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既没有高深的哲理,也没有艰涩的学问。我只是想把我对但愿是常理性的东西的一些感悟归纳起来。所有我声明是献给读者的主张都是在我的亲身体验和亲自观察中得到了证实,且每当我依此行事时都会增加我的幸福感。
通过适当的努力,很多不快乐的人是可以变得幸福、快乐的。
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书中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如老友聊天似的分享着他关于幸福的思考。其论述的方式严谨却不失幽默,然而,读起来确实因道理实在太过简单,自己竟然没意识到而感到不可思议。
我阅读这本书的次序是以随机的方式,不急于看完一本书的时候每次翻阅都能有新的感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止一次感到作者的洞见跨越了时空,也非常赞同译者刘勃博士在序言中写的那段: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本书又一次告诉我们,有关幸福的事的确很相似,甚至完全相同。如果不知道这本书是英国的大哲学家写于1930年的,你会觉得这分明是一本针对眼下你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而写的书。
二、幸福的人
我认为幸福是一种个人的体验,就像是冷暖自知一样,而这世界上有一类人肯定幸福感是超越其他人的。这类人是自带快乐属性的人,我身边的朋友中也有这样的人,任何难事在Ta眼里,算不得事,总是乐呵呵的,而这样似乎难题也真的不难了。这样总是乐观积极的人,不会因任何事而失去内心的那股子笃定,而事实也会如他所愿那般发生。书中第17章幸福的人中是表面上这类人具有快乐的信仰,而事实上:
对于大多数的人的快乐来说,有些事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些事都很简单:衣食住行、健康、爱情、成功的工作以及自己圈子里的人的尊敬。对于某些人来说,为人父母也是最基本的事。如果缺少这些,只有不同寻常的人才能快乐;而如果在已经有了这些东西或能靠正确的努力得到这些东西的情况下,一个人还觉得不快乐,那他就是心理失调了。
在这里,书中提到“自我封闭”一词,对应于它的类比是“最糟糕的监狱”,对应的情感是:恐惧、嫉妒、犯罪感、自怜自叹和孤芳自赏。所有这些情感的核心是以自我为中心。
对外界没有真正的兴趣,只是担心它会以某种方式伤害我们或不能满足我们自己的愿望。
自我构建的枷锁,锁住的不仅是自己的身形,还是灵魂,对于外界没有真正的兴趣和叶公好龙是一样的。一个人拥有一项或多项兴趣爱好是幸福的,这里会是一个避风港,用来休憩和重整。而,这越早培养越好,就像一个技能越早掌握越会是一种自我赋能的能量。
那这里会有矛盾了,若是以前自己从没想过这些,蹉跎了光阴,是否来得及再来培养呢?以前,我会觉得晚了就错过了最佳时机,会为了错过而遗憾,可是反过来一想,若是从现在学起,那么在以后的光阴里自然不再遗憾。过多的借口只是内心逃避的事实,而想要获得幸福,需要有勇气克服自己内心的那股子否定。而关于勇气的培养,书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
每天至少承认一个痛苦的事实,你会发现这和童子军的日课一样有益。学着去这样感受:即使你所有的朋友在德行和智慧方面都比你强很多——当然你肯定不是这样了——生活还是值得一过的。如果连续几年做这种练习,最终你一定能坦然面对事实,这样你能从绝大部分恐惧中解放出来了。
三、阅读反思
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而好书总能在不经意间启迪自己。原本觉得自己已经能感悟并践行书中的观点,但从这一周的行动来看,自己还欠缺了从认知到行动的全然的转变,带来的后果自然是又给自己设了”一座最糟糕的监狱”。但,这都不重要,个体的波动如果被控制在可控范围,那就不是事!
我觉得这次阅读过程中,最遗憾的是没有及时地记录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想,只是机械地将文字抄写的步骤不足以让自己和书本建立强而紧密的连接。在书写这篇读后感的过程中会有念头漫天飞,乱而无序的感受,幸而书写的过程也是整理的过程,但这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重在日常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