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一个人宁愿相信那些他希望是真的概念或事实,而不愿相信那些业已证明为真的概念或事实时,他就在钟爱“似是而非”了。
2.我们之所以相信他们,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宣言有什么可靠的证据,而是因为我们渴望相信他们。
3.所谓知识的诅咒(curse of knowledge),是指如果我们不具备现在所知道的知识,那我们根本就说不清这知识到底是什么。
4.正如著名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在1620年所指出的那样:“当我们改变自己的想法,接受一个更好的观点,我们应为此感到自豪,我们抵制住了诱惑,没有死心塌地去维护自己长期以来的信念。这样一种思想转变应当被视为一种罕见力量的反映。”
5.如果我承认自己之前的判断有缺陷的话,心里就会觉得特别不舒服。这种对个人信念的过分忠诚正是“确认性偏见”(confirmation bias)的一个重要根源。所谓“确认性偏见”,就是指我们总是倾向于只把那些可以确认我们既有信念的证据当成可靠证据。这样一来,信念固着(belief perseverance)就会导致弱势批判思维。
6.我们往往会陷入一种奇怪的期待: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登峰造极,于是我们就幻想他在各方面都无可挑剔。(出自《历史的温度》)
7.所谓“晕轮效应”(halo effect),是指我们通常会先认识到一个人身上所具有的积极或消极方面的特征,然后就把这些特征和这个人的其他一切都联系起来。
8.我们当中自然有人具备其他人没有的真知灼见,但我们每个人能做到的事情都很有限,当我们自己反省的时候,就会呼应苏格拉底说过的那句话:“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一无所知。”一旦接受这个现实,我们就能更好地认识到,我们与他人之间的交往,至少能填补一部分我们当前认识的空缺。
困了,有空部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