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十二、近(分四科) 子一、徵
【云何名近補特伽羅?】
前面說遠,這底下第十二科說「近」。分四科,第一科徵,第二科標。
子二、標
【謂有如是補特伽羅,由時近故、去涅槃近,或有復由加行近故,說名為近。】
這個補特伽羅不是遠而是「近」,什麼叫做「近」呢?就是距離得涅槃近,不是那麼遠。「或有復由加行近故,說名為近」,也叫做「近」。這是標。
下面第三科解釋,分二科。第一科解釋時近,分三科,第一科徵。
子三、釋(分二科) 丑一、時近(分三科) 寅一、徵
【云何名為由時近故去涅槃近?】
這怎麼講這句話呢?下面第二科解釋。解釋分二科,第一科當得涅槃。
寅二、釋(分二科) 卯一、當得涅槃
【謂有如是補特伽羅住最後生、住最後有、住最後身,即由此身當得涅槃。】
「謂有如是補特伽羅住最後生」,說這個人安「住」在「最後生」。譬如說得初果的人,得初果他還有七生就得阿羅漢果,那麼到第七生就是最後生。或者說是,得初果的人的這個身體那就是凡夫的最後生,只要一得初果就是聖人了所以那就叫做「最後生」,最後這一生。那麼「住最後生」他就得涅槃了,那麼這叫做「去涅槃近」。
「住最後有」,「最後有」,或者是欲有、色有、無色有這三有,三有也可分為二十五有,都是有生死的境界。這個人一生一生的總是在有裡面去得果報,現在這個人這個「有」是「最後有」,從這麼以後就沒有生死的境界了,所以這個「有」是「最後有」,「有」裡面的最後叫「最後有」。
「住最後身」,這個身體,久遠劫來一個身體一個身體相續的,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相續到現在;現在這個身體是最後的身體了,以後再沒有這個身體了,所以「住最後身」。
「即由此身,當得涅槃」,即由此生、即由此有、即由此身得涅槃了所以叫做「去涅槃近」,這個「去涅槃近」是這樣意思。就是他現在這一生就得涅槃了這叫做「去涅槃近」。這是解釋當得涅槃。
卯二、當得正斷
【或即由此剎那無間,於煩惱斷,當得作證。】
這是第二科「當得正斷」。「或即由此剎那」,說這個修行人他這一剎那他還不是涅槃。他這一剎那、向前這一剎那不間斷沒有其他的間雜,對於這個「煩惱斷」就「作證」了,就斷煩惱就證悟真理了,那就是得涅槃了,那叫做「去涅槃近」。這樣說「祇有一剎那」就到了涅槃了,這叫做「去涅槃近」。
寅三、結
【如是名為:由時近故,去涅槃近。】
丑二、加行近(分二科) 寅一、徵
【云何名為由加行近說名為近?】
這是第二科解釋「加行近」。第一科徵,第二科解釋。
寅二、釋
【謂有如是補特伽羅,安住種性,亦已趣入。】
這個人他有無漏的善根涅槃的善根,法爾所得的善根在他那個阿賴耶識裡面安住,這個人遇見佛法以後他就能夠信戒聞捨慧的善根就栽培了,他對於佛法有深厚的信心就得了正知正見了,這叫做「趣入」,入到佛法裡面來了,這樣子這就叫做「加行近」,就是從這麼以後就可以加行了。這是第二科解釋。
子四、結
【如是二種,總略為一,說名為近補特伽羅。】
說前面這「二種」,一個「時近」、一個「加行近」,「總略」把它合而「為一」,叫做「近補特伽羅」。
癸十三、未成熟(分四科) 子一、徵
【云何未成熟補特伽羅?】
現在第十三科「未成熟」。分四科,第一科徵。第二科標。
子二、標
【謂有如是補特伽羅,未能獲得最後有身。】
這個補特伽羅他也有信戒聞捨慧的善根,也努力的用功修行但是沒能獲得最後有身;他不能說這一生得涅槃,還沒到這個程度,那叫做「未成熟」。這「未成熟」是這樣意思。這是標。下面第三科解釋。
子三、釋
【謂住於此,能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離生。】
前面說「未能獲得最後有身」,怎麼叫做「最後有身」呢?「謂住於此」,住在這個身體裡面就能入涅槃,這叫做「最後有身」。「或能趣入正性離生」就是得初果,得初果也是見到滅諦、見到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見到滅諦了就是「正性」。見到滅諦以後就遠離了三惡道的這個果報,不會再墮落三惡道去所以叫「離生」。所以約果報說,約煩惱說就是斷除這個見煩惱了,叫做「離生」。
子四、結
【是名未成熟補特伽羅。】
說這個人「未能獲得最後有身」,「是名未成熟補特伽羅」,他這個信進念定慧的善根還沒有成熟。這個「未成熟」的相貌就是沒成就最後有身,沒到達最後有身的這個程度,沒能趣入正性離生,這叫做「未成熟」。
癸十四、已成熟(分四科) 子一、徵
【云何已成熟補特伽羅?】
這第十四科,分四科,第一科徵。
怎麼叫做他的善根已經成熟了呢?補特伽羅。下面第二科標。
子二、標
【謂有如是補特伽羅,已能獲得最後有身。】
就是這個身體可以得涅槃了,這就是已成熟,他的善根成熟了。
下面第三科解釋。
子三、釋
【謂住於此能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離生。】
「謂住於此能般涅槃」,就在這個身體的時候可以入涅槃。「或能趣入正性離生」,或者能得初果,那也叫做「成熟」。
子四、結
【是名已成熟補特伽羅。】
這是第十四科。下面第十五科「未清淨」。分三科,第一科徵。(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