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毕业季在不到两个月前刚刚过去,下一个毕业季又要来到了。大学毕业生们求职找工作,考研或者出国;工作猿们是继续坚守工作还是跳槽离开,永不止息的压力,无处不在的选择,你该何去何从?
今天早上打开微信,收到高中好友的信息,想咨询我关于我的本科学校的考研事务及信息。
姑娘是我的高中同桌,性格爽朗,学习也很认真。后来高考由于本省人口着实太多,重点高校实在太少——是的,我们全省一亿多人口,只有一所211高校——升学压力之下,姑娘选择留在本省的一所普通高校学习政治专业。她想考政治方向研究生,想来西安,询问我的本科学校的一些情况,因为她所在的学校没有学长学姐曾经报考这一学校,因此想问问清楚。
我最近也在面临选择,选择哪个方向,去哪个城市,读哪个高校,其实也早已纠结了很久。
所以我问她,你为什么要考某校?我说以我的观点,读书学习,一个宽广的眼界与格局更重要,而这些条件,在东部地区的一线城市会更有优势,至少那里竞争更多,资源也更多。她说,因为求稳。
我完全理解她的想法。
想当年,高考成绩出来,自己考得一个对自己来说不上不下的分数,不算是发挥失常,但也觉得没有完全发挥出自己的实力。我也面临着去985高校学末流专业还是去211学校的重点专业的选择,也面临着去发达城市还是偏远城市的选择(这意味着可能相同的分数要去发达城市的更次一点的学校)。
我一直认为高考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多年过去,我依然这么认为。
因为高考之后,我面临了选择。这个选择,让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应该对自己负责。
我的父母已经家庭环境一直以来都极其民主,不会强迫干涉我的想法;但是那是曾经,从小学到中学到选文科还是理科专业,其实不必有太大变化,也的确只要按我的兴趣即可,一路按部就班地读书上学。但是高考之后填报志愿,将首先决定着大学四年我将何去何从,是离家千里远赴异地,还是在家附近就读;是选择热门专业,毕业好找工作,还是尊重自己的兴趣,哪怕以后毕业的工作会难找。
其实,这些选择,只是意味着,我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以及,我的未来将有一个怎样的开始。
最后,我选择离家千里,去读中文专业,而非更热门的语言、经济管理类等普遍意义上更“好就业”的专业。因为热爱,这是我的兴趣。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我用三个月的时间,从得知成绩的失落中走出,并且认真思考我的未来将要怎样,以及,我自己究竟想怎样。
我告诉自己:接下来,你要为自己、为你的人生负责。
实际上正是这一个想法,把我和曾经的吊儿郎当、无欲无求的生活彻底分割。因为我知道,从此以后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个行动,都代表着你自己的人生。
貌似有些跑偏,其实我只是想说,那位姑娘的想法,我早已经历。当时我选择求稳,选择逃避和远离,远离喧哗与热闹,于是一个人去往大西北。但是今天,在我实实在在的经历之后,我选择挤进繁华,纵然那里竞争激烈、物价高涨,但是这是我的选择。
既然选择,那就为自己负责。
之前有一句话曾经引起广泛争议,其实是一句鸡汤,“如果你面临选择不知何去何从,请选择最难的那条。”
我并不知道这句话究竟是对是错,即使经历很多选择之后依然无法用一个固定的标准去评判。但是至少,选择最难的那条路,因为更有挑战,更要努力生存,所以往往收获最大。但是很多时候付出和努力并不成正比,往往你夜以继日的读书学习成绩仍然没有进步,往往你对一个心心念念的付出仍然芳心未取,往往你费尽千辛万苦登山山顶却只遇到大雨没有日出。但是,这并非你的努力。失意挫折的时候,请停下来想一下,是否方法不对,还是努力不足,不要轻易否定自己选择的路,更不要才尝试一下就觉得不适合而放弃。
吃饭要吃八分饱,做事请做十分熟。
我知道很多人坚持考研,因为选择不适合的学校,或者差距过大,辛苦了半年或者一年,最后徒得一场空的失望;我也知道那些奔波在找工作求职路上的青年,海投简历,或被拒或面试失利的怀疑与彷徨。
但是——
很多时候,过程的勤奋并不能弥补方法的懒惰。人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但有为未来规划的能力。马克思将这称为人脑中的意识,认为这是人与动物的不同。既然人可以在大脑中规划蓝图,既然我想按照我的想法去行动,为何不在行动前,仔细地审视自己?
现在很多项目会在开工前有可行性分析报告,其实正是这个道理。
如果不知道怎么做,不妨按照下列建议尝试一下:
首先,按照自己的过去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学习轨迹、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和成绩寻找规律,分析自己擅长哪个方面;又在哪些细节或方向上不足,即使倾尽全力也只能得到别人的一半成果——比如跑步,比如记忆,比如阅读,比如理解,比如语言表达,比如构思规划——将自己的长处与弱项分门别类整理,做到比敌人更了解自己。
其次,尽自己最大能力搜集资料,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最大程度的了解,对于这一领域自己能做什么有一个初步预测,甚至可以找相关领域的前辈了解他们的经验。
最后,整合以上自己的所有数据,如果一个领域是新兴方向,那么你的创造力、构思能力和对机遇的把握与决策能力能否适应?如果这个行业要求真才实干,甚至加班工作已是家常便饭,那么你的精力和兴趣会被消磨吗?
考研或者工作,生活之事,大抵都需要思考清楚。
而我一直认为,只有真正对一件事抱有极大兴趣,才可能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强压与历练中仍然坚持。
画饼充饥,鸡汤鼓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依然有强大的抗拒。
所以,还站在选择起点的你,请仔细思索。
请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知: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知道自己是真的热爱还是表面的喜欢,能否为了这份坚持去不顾一切?
最后,姑娘说,她还没想好,还需要再去思考。
我相信,当她真正认清自己,知道自己对什么是真的热爱,对哪些只是喜欢,并且坚定了自己究竟想要怎样的生活之后,她会更坚定地走下去,即使那条路更艰难,更少人烟。但是我相信,因为艰难与历练,那条路上的收获会更加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