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谈论幸福、追求幸福、收获幸福,似乎是一件矫情而奢侈的事情。在日复一日的喧嚣与苟且之中,我们满足于口腹之欲、声色之娱,或者守着一颗荒芜的心,过着麻木的生活。幸福二字,要么羞于提及,要么不再想起。然而,那些冠名为“幸福”的影片,却总能不经意地撩动你的心弦,比如《幸福来敲门》,比如斯皮尔伯格执导的这部《幸福终点站》。
据说是在一个真实事件基础上延伸、编织而成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末,维克多.纳沃斯基(汤姆.汉克斯饰)自东欧小国克罗西亚(虚构国名)飞到美国,却因祖国发生政变而导致身份证明失效,进退两难的维克多被困机场,一呆就是9个月。在如此尴尬的人生境遇中,在机场这么一小块方寸之地,他竟然不可思议地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尊重,收获了友谊,甚至遇见了爱情。
维克多的幸福,究竟有何“密码”呢?
密码1:只要不迷失自己,就有可能邂逅幸福。
维克多,这个憨憨的中年男子,因祖国的一场政变莫名其妙地迷失了自己的身份,但自始至终,他唯独不曾迷失真实的自己。
他不曾迷失底线。机场负责人弗兰克为了甩掉他这个麻烦,企图采取“钓鱼”行动,故意撤掉保安留出空档好让他能够走出机场,这样就可以合法地拘捕他。如果此刻维克多“精明”一点,他完全可以走出机场大门,但最终等待他的只有镣铐。可这个傻不拉几的家伙,不可思议地选择了不越雷池半步。
他不曾迷失方向。他是带着已过世父亲的梦想而来,只为去纽约见到父亲的爵士乐偶像并要到签名。他一直守护着那个装满了签名的小罐子,他日复一日向机场小姐姐提交护照和申请表,因为他始终不变地守护者自己的期望与方向,从不曾忘记,永不会迷航。正因为这一份坚定,他安之若素地在机场里安营扎寨,努力用洒脱面对尴尬,用乐观化解狼狈,用进取超越绝望。
他不曾迷失善良。一名俄罗斯乘客携带了为父亲救命的药品,按照有关规定,缺乏相关手续的人类药品只能被扣留。在乘客哭求、下跪均无济于事之后,临时抓丁充当翻译的维克多,将药品的治疗对象翻译成“山羊”,从而救乘客于绝望,成全了他的一番孝心。后来弗兰克以维克多在机场结识的朋友身家与自由相要挟,逼着他尽早离开机场回国,他宁肯舍弃自己未完成的心愿,也决不愿连累朋友。
聪明甚至只需正常如你我,也许都不会像维克多如此这般选择吧?有机可乘、投机取巧他不选择,随波逐流、破罐破摔他不选择,为了自己牺牲朋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也不选择,他只执拗地选择本性与初心,守住了一个“傻傻”的自己。然而,就是这个“傻傻”的自己,最终却如愿以偿地邂逅了幸福。
迷失自己太过容易,所以邂逅幸福才着实艰难。反观凯瑟琳.泽塔.琼斯饰演的阿米莉,一度和维克多擦出爱的火花,但最终依旧回归有妇之夫的怀抱。她不是不明白,三个人的爱情世界的确太过拥挤,承受痛苦和寂寞最多的永远只能是她这个“第三者”。然而她已经习惯了迷失自己,习惯了在爱的不归路上一意孤行。这条路上也许不乏快感与满足,但距离幸福实在太过遥远。
密码2:幸福需要等待,但更需要改变。
在异国他乡的机场,面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突变,维克多深谙中国式既来之则安之的哲学,不急躁,不放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始终做到了泰然处之。
他在等待中适应:吃免费的饼干,用卫生间的水龙头洗澡,在拼接的长凳上睡觉……他善于把尴尬的局面演变成一场轻喜剧。
他在等待中改变:为了化解语言不通的窘境,他对着旅游手册一字一句学习英语;为了糊口,他留心观察、有样学样,靠收集行李车赚得餐费,靠帮厨房小哥充当爱情信使改善伙食,最后竟然阴错阳差靠过硬手艺谋得一份高薪的建筑装修工作;为了栖身,他孜孜不倦地改造机场不为人知的角落,打造出专属自己的小巢;为了爱情,他买了特价名牌装点自身,会同机场的好友们扮演“情景剧”,终于博得空姐美人的粲然一笑……
难以得到的东西,往往才能叫做幸福。正因为幸福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必须耐心等待。但是等待,绝不是祈祷着幸福在某一时刻从天而降,你必须改变自己,不断提升自己,才能用双手把握幸福,直至创造幸福,就像维克多所做的那样。
密码3:不是所有心愿全部实现才叫幸福。
影片的后段,维克多依靠阿米莉朋友的帮助,获得一天离开机场外出的自由。他见到了父亲的偶像——爵士乐手,也幸运地得到了他的签名,帮助已过世的父亲实现了夙愿。
最后,祖国的政变平息,维克多的身份恢复,终于得以结束机场的“流亡”岁月顺利归国。
习惯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我们,总觉得还有什么不够圆满。那位飞惯蓝天趟惯情海的美丽空姐,终究没有牵手这位遥远东欧小国的“傻”男人,而是选择重回有妇之夫的熟悉怀抱。那段机场邂逅的浪漫情缘,在机场之外的现实世界无疾而终不了了之。
也许,这才是正常的电影,给你很多希望的同时也给你小小的失落;也许,这才是正常的人生,没有人能实现自己所有的心愿。
很多时候,我们实在不必太过追求圆满。懂得珍惜自己能够得到和已经得到的,就已经无限接近幸福的终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