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在任何一个领域,总会有刚刚入门的新手,有技能一般的普通人,也会有大师级别的牛人。
我们总是习惯于用这样那样的原因来解释他们之间的区别,比如天分天赋,比如努力程度,比如从业时长…但研究的结果是,真正区分开一般人和大师的更重要的原因,是练习的方法,而帮助新手成为大师的练习方法被称为,刻意练习。
我们通过三个关键词来了解刻意练习:
舒适区、有目的的练习、优秀导师
01
舒适区
舒适区(Comfort zone)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舒适区,在舒适区里会觉得放松、稳定、能够掌控、很有安全感。可是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或者不习惯。
例如,习惯了右手刷牙的人,让他用左手刷牙,他会很不舒服。如果他是使用右手写字的人,请他用左手写字,他也会不适应。也就是说,在他的心理舒适区内,他只能使用右手刷牙、右手写字。
咱们的讲师练习有没有舒适区呢?当然有。
你还记不记得你第一次登上讲台时的状态:那个时候的你,对内容不熟悉,需要提前背稿,没有什么技巧可言,你紧张,手心出汗,大脑空白,讲不到两分钟就会停下来......可是渐渐的,你适应了这一切,你开始变得不那么紧张了,你对教材的内容非常熟悉,甚至不用提前准备也可以张嘴就来,你开始变得“文思如泉涌”,你不用计时器都会讲超时......恭喜,你已经进入了自己的舒适区。
可是呢,一般而言,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比如,业余钢琴爱好者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上钢琴课,等到三十年过去了,他还在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弹奏着那些同样的歌曲,看起来在那段时间里他已经积累了数十万个小时的练习,但他绝不会比三十年前弹的更好,事实上可能还比年轻时谈得更差。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
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所以刻意练习的第一步,是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02
第二个关键词叫,有目的的练习。
与有目的的练习对应的方式叫做,天真的练习。
所谓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的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电影《华尔街2 金钱永不眠》中有这么一句台词:
疯狂是什么?
是不停地做同样的事情,却期待着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举个例子:
音乐导师:从你的练习清单可以看出,你每天练习1小时,但你每次测试的时候,总是只有C的成绩.能不能解释下原因?
学生: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昨天晚上都演奏了!
导师:你演奏了多少次?
学生:10次或者20次.
导师:你弹对了多少次?
学生:唔,我不知......一次或两次吧......
导师:唔,你是怎么练习的?
学生:我不知道,我只是埋头弹!
简单的说,这就是天真的练习:只是埋头干,虽然很努力。
而有目的的练习有四个特点:
走出舒适区
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
包含反馈
专注的
走出舒适区,刚刚第一部分专门讲过了,就是要我们去讲一些我们以前没有讲过的课程,做一些我们以前没有做过的技巧,这样才有可能进步。
而有了定义明确的目标,我们才可以判断练习是不是成功了。
比如说,刚刚例子里面那个练习的学生可以制定这样的目标:用适当的速度演奏完曲子,而且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比如说,我们本次讲师活动就要练习手势,而且要把手势的得分从2分提高到4分…
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才能够与之比较,从而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我们必须通过反馈,知道某件事情自己做的对不对、好不好。如果好,那么好,在哪里,如果不对,又到底是怎么错了。这种反馈要么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提出的,要么是局外人提出的,如果没有反馈,我们不可能搞清楚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或者离目标还有多远,也就更谈不上持续进步了。
有目的的练习,也需要用心、专注,要动用自己全部的注意力。不专注,练习就没有效果。如果你在走神或者你很放松,或者只是为了好玩,那么你可能不会进步。
有目的的练习,不能只是漫无目的的重复同样的动作,而不制定提高与进步的清晰目标。
如果你想提高棋艺,只和别人下棋效果不明显,你需要单独研究大师级的棋局才有可能提高;如果你想提高掷飞镖的技能,到酒店里和朋友玩,然后让输的一方掏钱,水平也不会提高,你只有花些时间单独练习,致力于复制你成绩最好的那些动作,才有可能提高;同样的,要想提高自己的演讲技能,我们需要专门研究大师的讲课方法,然后专注地练习,并及时的反馈和纠正。
03
然而,光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刻意练习。
简单的说:
刻意练习=有目的的练习+优秀导师
好的导师必须自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且有一些可以传授给别人的有益的练习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水平,导师至少需要做这么些事:
设定练习目标
编制练习计划
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反馈
认可或纠正行为
留作业
......
都说名师出高徒,在去年讲师大赛的时候,曾经进行过拜师的尝试,但是短短的时间内,显然无法释放出各位导师的全部能量,而且按照刻意练习的要求,导师们仍然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去摸索和尝试。
只是作为导师,最多只能引导别人达到他们或者他们的学生曾经达到的水平。所以,一方面,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另一方面,各位导师也要努力的去提高自身水平。我强烈建议每一位精益讲师都能踊跃的让自己去成为导师,这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将有着无限的好处,关于这一点,是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例作为支撑的,有机会我们将在下一次进行分享。
04
最后,刻意练习还提到了一件事——小团体,共同进步。
无数的经验证明,一个人的坚持很难,而一群人在一起坚持,会容易得多。
目前的各个讲师小组也是一群人在一起,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的用好这个团体。人和环境总是互相影响的,我们凑到一起,成为了彼此的环境,当然要互相的促进进步,而不是一起的原地踏步。
所以你看,咱们正在做的很多事情,其实早就已经走在了正确的路上,只是还差那么一点点,也只差一点点。
未来的日子,希望一起努力加油。
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