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来说说我在农村下乡时的一些趣事,杂记。
那时我们下乡是一个系统,一个单位的职工子女一起下乡到一个地方(公社,大队丿等等,作为供销系统的水果公司,联系的下乡公社是红旗公社(现在的西城办事处所属),红旗公社一共有二十个大队,如,东路,岭下殿,半洋洪,半洋张,麻车等等,因此,我们这些职工子女,也都是乱分到这些大队(当然你有关系或者你是回乡知青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那时,有一个分到半洋张的知青,我们从小一起长大的,他的父亲是公司的领导(那时的领导很少有特权的,子女同其他职工一样,照样下乡,招工),每次到半洋张必须从我们的大队半洋红过的。也很近,经常来我这里玩的,很开心,那时我们也没有什么茶,酒的,根本买不起。
但是他家里的条件比我好,因为他的父亲是领导(南下干部),工资收入高。并能到用小权对大队补充物资,如化肥,菜籽饼,由于水果公司以前是经营黄岩著名,全国著名的水果"黄岩蜜桔",那时的黄岩蜜桔可不得了,名闻天下,它有历史悠久,1700年的栽培历史,品种多,有一百多种,当然现在这些已经没有了,第三是风味独特,因为黄岩地处东南沿海,全年的气温不高也不冷,顶多是零下几度,适合桔树的生长,而且是最重要的黄岩澄江水质好,是咸淡冲的水质,即长潭水库的水和外江,海门潮水涨上的水,从王林一直到北洋都是如此,并已经历1千多年的沉积,柑橘的品质怎么能不好呢,历史上柑橘还作为贡品给皇家品尝的,这是黄岩人民勤劳的见证,也是黄岩的宝贵遗产,虽然现在国家作为原产地保护农产品,全国其他所有地域都种不了,生长不了的,北方只有叫枳的果,是苦的。可惜,现在工业发展,城市发展,黄岩蜜桔已日落西山!!!水果公司主营柑橘,出口挣外汇(出口到苏联,加拿大等国),除了挣钱外,还拿到了许多的紧俏物资,其中就有化肥,菜籽饼等,(这些在今天不稀奇的),以希望大队对他下乡的子女照顾。那时的农村每当农闲时,也派出本队的男劳力到城里淘便,淘便,是淘便,现在这个名词可能听都没有听过吧?那时的农村农业生产,除了水,而且还需要肥抖来滋养土地和庄稼,无肥长不大也。所以他们都按排在农闲时,到城里来,几十人一大群,挑着粪梢桶,走街穿巷,挨家挨户,叫着,"洶便哟!",,,,,有人问,不是有环卫所玛?那时的环卫所的工作是最低等的,真的,他们也只管单位的大粪,公共的,那时的什么东西都值钱,包括大便,不象现在,抽粪还要付线。
那时街上也有饭店的,到了中午,肚子咕咕叫,饭店太贵吃不起,农民从早晨生来到中午早已经饿了,怎办,这些农民就到我那个朋友家里,吃饭。他们家当时也就五口人,我听他说,以他们家烧饭的锅,烧了整整十几锅,那还谈得上菜,没有什么菜的,这些农民早已饥肠鹿鹿,可以用狠吞虎咽,风卷残云形容,总算把这十几号身强力壮的农民打发了,唉哟,家里忙得一团糟。这些人,以后还来了几次,幸巧,二年后,知青全部招上来了,否则,也不知怎好。现在说起来,也是很感慨呢,想必,每一个60,7O后的人都有吃不饱饭,物资缺少的经历的。
第二个事情是说,黄岩的农村到了秋天,除了收获粮食,还有一个重要的农产品也成熟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诗,赠刘景文,荷尽己无繁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橘绿橙黄时。正是说的是黄岩蜜桔丰收的景象。每年一到十月,整个黄岩,到处是挂果累累,一只只黄澄澄的桔子,挂满了技头,沉田田的,压弯了树技,大的小的,圆的,稍圆的,早拮,朱红,柿桔,四三九,椪柑等等,挂在成片成片的桔树上,和已经成熟的,黄澄澄的水稻相映成趣,好一付丰收年景。
但是这个时候,各个柑橘产区的各队都必须派人日夜守管,防止有人偷摘,于是就发生了这样一个奇异的事。
话说那时要管桔,有工分的,争着去,须在桔园里搭一草棚子。给管理的人坐,睡觉的。问题就出在那个床板上,那个管理的人也不知道从那里拿了一块板,搭了床后,晚上睡在那里,好象在梦中,有一人说,你是谁,睡在我的床上,你走你走。第二天,回家和人家说起此事,觉得很奇怪的。也没有当回事,继续管桔。
待桔子摘了没多久,这个人身体上突然长了许多泡,又疼又痒的,
并慢慢的,一点点开始烂,这个时候,他慌了,赶紧去看医生,治了一阶段也根本不见好,后来有人告诉他,这个床板原来是躺过一个死人的,是这个作怪的,你必须赶紧去找人给解解。后来,听说,这个人身上的泡慢慢的好了。也不知道是真,假。那时的农村文化低下,各种传闻也是多得很,都当笑话听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