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于我而言,是生命从无到有的一种体验。
二十岁出头,因为满腔的热情与期待,过程相比之下,结果对我更重要。
三十岁以后,能力所及,只要尽力,对于一个好的结果,只不过是一种执念罢了。
而对于结果的执着,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报有期望的父亲,电话那头总是说:“儿子,你不小了,再不挣大钱就来不及了,将来咋办?”
从小严厉有加的母亲,对你说:“要有个女孩样,不然怎么嫁的出去。”
出了社会,同事之间互相较劲,一句,你头脑要灵活,似乎对你的本色付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他们,只是看似发自内心的为你好,而我们却悄无声息地在心中埋下了对自我不认同的种子。
如果以目的为导向,引导得当,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是仅仅以结果评价一个人或事物,这恰恰映衬出急功近利的浮躁与懒惰心态。
你同意吗?打败人的往往不是失败本身,而是内心对自己深深地不认同。
我的朋友,小Y,职业是一名老师。
年底考试出成绩的时候,她一脸的低落。坐下来聊聊,才明白,原来是同事们盯着排名,发表起自己的意见:某班排名第一、某班成绩进步好大…看着排名中杀出了一匹匹黑马,小Y觉得,自己带的班上原地踏步,就意味着退步。心情怎么也好不起来。
身为朋友,我察觉到小Y认知的偏差,及时与之展开对话。
我:你现在最痛苦的是,有人超越了你的水平,再加上旁人言语上的推波助澜,让你见识到竞争带来的压力,而你自己的水平并没有下降。
小Y:是的。我的班也不差。只是我发现自己的努力,效果很慢,并没有别人的见效。我发现,别人对于班级的管理和成绩,总能一针见血,而我,还在想着去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内在驱动力,我觉的这里就是以成绩说话,而我之前做的,与成绩相比,太不值一提了。
小Y的言语中,充满了对自己的否定。
我:你并不是因为成绩不好而失落,实际上你的成绩保持在原有水平,你只是因为对成绩这一结果的比较,随之而来对自我的不认同,这是一种情绪,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听完我的理解,小Y有点惊讶。
那不认同已产生,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不认同?不认同,其实是一种固定型思维模式。内心一旦陷入这种模式,人的行为就会很难继续成长,从而导致固步自封,进而发展为我没有这个能力的终极自我否定之中,无法自拔。
意识到这点,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明白一个道理,人在环境中,思维是不断成长的。思路决定方向,方向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强大之处,我们会选择。我们不仅要相信这个道理,还要及时在迷失自己的道路上,多提醒自己,一切否定的声音和态度都是纸老虎,我们要的是成长型心态。
听完我的话,小Y的沉重少了很多。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既然无法改变,那我们要做的,就是以一颗包容的心态,去看见自己的不足。
看见即放下。
放下,是为了再次有力的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