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登。
这本书一共分三个部分,认识自己、了解未来、精进生活,分别对十几本书进行了解读提炼,是一本非常高效的书。
上周末妹妹加入樊登读书会后,扒出来一些关于樊会长的不同评价(主要是奇葩大会上,高晓松对他的一些挑剔的对话,质疑他把读书的功用性过分夸大,嘲弄他总是煲鸡汤),在我家群里也产生了一些波澜。爸爸觉得高晓松是为了节目效果故意挑剔,他力挺樊登,同意他说的“生活中遇到的每一种困难,都有一本书可以为你解答”;我觉得他俩的互掐是文人相轻,本质上都是读书人,也都赚着贩卖知识的钱;妹妹从节目定位分析,觉得奇葩大会是看见不同、鼓励差异的一个节目,高晓松、马东他们是评委,樊登作为一个来参加比赛的选手,却还抱持着“会长大人”的架子,没有调整好身段,所以被挑剔,也让这个节目的铁粉感觉不舒服。
妹妹还找到了网友的评价,从阶层差异的角度,说高晓松蔡康永马东这几个导师和樊登不是一个阶层,樊登还属于“读书改变命运”,而前三者,不用怎么改变命运,生而富足,是为情怀……
各种角度,都有合理性。我自己知道樊登读书会很早,因为对纸书的执着,一直没有加入,直到去年11月在朋友的介绍下入会,也没有让听书取代读纸书,而是在碎片时间补充阅读,还有在某领域想要立刻更新一个认知的时候听一顿。
正如樊登自己说的,“我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他的书很浅,听一遍,一般不会引发太深入的思辨(也许因此,才会有许多家线下分会,在听完书之后进行分享讨论)。
樊登讲了很多译本书,许多都是方法论。中国人喜欢大道至简,比如老子曰“上善若水”,百度一下四个字的内涵,简直可以让西方人写一篇论文了。而西方人擅长把一个问题拿来研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他们的东西门槛儿低,可操作性强,更具有借鉴学习的价值,这种译本书厚重艰涩,读来费力,听听就足够了(加上看看他的讲课提纲)。
目前,樊登给我和家人带来了许多乐趣,我们听书,热衷于讨论,今天还在家庭群决定成立“老张家读书会”,决定从本周起,共读一书,择时分享心得,樊登为我们带来了这样的改变,我很感谢他,更要感谢介绍我入会的朋友。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书摘
上篇:认识自己——关键词:观察自己、活在当下、戒掉贪嗔痴、向外建立联系。
《幸福的方法:事关幸福的积极心理学》:幸福与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幸福的四个象限:类似吸毒的“及时行乐型”、我现在不幸未来可能也没法幸福的“无助型”、我现在不幸未来会幸福的“忍辱负重型”、我现在幸福未来也幸福的“兴福型”。我们唯一能待的地方就是此刻、现在。把“溺水型”思维方式改变为“郊游型”。
《正念的奇迹:让焦虑自然消散》:如果一个人能够参透外在的一切是空地,是没有自性的,你会发现唯一是在的、你可以去关注的东西,就是你心里的起心动念。借由生活里的每一个动作,滋养自己。
《我战胜了抑郁》:关于怎样走出抑郁,作者的经验:一是生活的活力,因为抑郁症患者最显著的特征是没有活力了,觉得整个生活没劲儿了,所以第一位是要把活力激发出来;二是成就,给自己的生活做出一些事,要想想自己能够获得哪些职业的成就;第三是亲密,获得社会支撑,有一些人愿意帮你。加上一个日常锻炼。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三种常见的病态思维模式:恐怖化,总喜欢把一件事情想得特别严重。应该化,一个应该化的人会给周围的人造成特别大的压力,发生即合理,不要强迫自己和别人。合理化,不去感觉,只是试图否认一些事情,即使是对我们自己。摆脱情绪控制:反思自己的角度、他人的、当下关系的;做一个更好的选择。
中篇:了解未来——关键词:智能化、大数据、指数型组织、共享经济、习惯变化无常。
下篇:精进生活——关键词:独立思考、不从众、断舍离
《离经叛道》:要在组织里做那个尽量负责人的人、那个努力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之作发现问题的人。
《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的结构:事实、感受、原因、要求。人的成长有三阶段:第一阶段叫情感的奴隶,有的人不论多少岁,一辈子都是情感的奴隶,总觉得自己被压迫,被牺牲。第二个阶段叫面目可憎,就是有的人学会了推卸责任“这事不归我管,我国好我自己的生活就行了”。第三个阶段就是中庸之道,做生活的主人,为自己负责,不为他人负责,但我们乐于助人,自由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