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初读《匠人精神》,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句话。拜读后发现,秋山利辉先生全篇仅围绕“匠人须知30条”,为读者解析秋山木工对木匠的工作态度、心理素质、意识形态、道德品质的培养,而对木匠本身所需要的锯、砍、刨、钻等硬技术的传授只字未提。换言之,也许秋山利辉先生并非想要编写一本木工行业的工具书,而是致力于打造出适用于各行各业,具有普世意义的教育读本,也就是为了培养人的心性。
仔细品读“匠人须知30条”,无不是为了建设人的内在心性。愚以为可将其归纳为“礼”“诚”“孝”“实”四种品质。
礼——无论身在何时,身处何地,都应尊重他人,勿忘礼仪。“匠人须知30条”中写道,“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学会打招呼;必须要能够正确听懂别人说的话;必须成为能够好好回应的人;必须成为注重仪容的人;必须成为能够做好自我介绍的人;必须成为善于打电话的人”。秋山利辉先生在文中亦强调,与人吃饭时,搭乘公交时更应注意自己的仪表和仪态。礼仪所透露的是对他人的尊重,无论是对亲友还是对客户,一定不能逾矩。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中,《礼》便为其一。懂礼节,知荣辱,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底线。
诚——真心实意帮助朋友,诚心诚意服务客户,一丝不苟对待工作。“匠人须知30条”中写道,“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是和蔼可亲、好相处的人;必须成为有责任心的人;必须成为能为他人着想的人;必须成为‘爱管闲事’的人;必须成为乐于助人的人”。对待朋友要坦诚,争做诤友,不做损友,全力帮助,倾心相待。对待客户要诚信,真正做到视客户为上帝,竭诚为客户服务,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对待工作要真诚,不偷工减料,不投机取巧,对得起职业方能问心无愧。坦诚待人,真诚做事,也许这就是“匠人须知30条”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之一。
孝——饮水思其源,常怀感恩心。“不孝顺的人,无法成为一流”,秋山先生对于“孝顺”格外重视。《三字经》云:“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弟子规》亦云:“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中国人自古至今一直尊崇“百善孝为先”的处世理念,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必定是一个善良的人,其对待朋友,对待客户也定能推心置腹,真心相待。
实——放低姿态,虚心向学,积极思考,持之以恒。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年轻人而言,理应戒骄戒躁,沉心静气,踏踏实实练就真本领。“匠人须知30条”中的“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执着的人;必须成为能够积极思考的人”也正是想要说明这一点。秋山木工的木匠也正是有了八年坚实的积累,夯实了基础,方能在以后的道路上厚积薄发,熠熠生辉。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述的是世界上长寿企业的现状。日本作为世界第一长寿企业大国,其拥有的长寿企业数量遥遥领先于各国。其中创立100年以上的企业5万余家,200年以上的企业3000余家。世界上最古老的企业也在日本,创立于公元578年,已历经1400多年。而世界各国中,200年以上的企业,德国有800家,荷兰有200家,美国有14家;亚洲范围内,中国大陆有9家,中国台湾有7家,印度有3家。看着这些数字,着实令人瞠目结舌。
文博节目《博物奇妙夜》某一期中,嘉宾赵普讲述了自己的一个经历。赵普曾将自己购买的一把残破古刀带去日本维修,店主得知这把刀是出自祖上之手后,随即便代替祖上向赵普道歉,表示自己祖上未将刀具打造好。同时答应赵普为其维修,并赠送给他一把新的刀具。从这个事例中便能看出,日本长寿公司之所以能够屹立数百年而不倒,与他们的精神、态度、文化息息相关。
众所周知,现如今的日本文化大多起源于隋唐时期的汉文化。而“匠人须知30条”追根溯源,其本质也无非是出自于我国的思想体系。我国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抛开民族情怀,在文化传承方面,我国也许真的稍逊于日本。
“匠人须知30条”对于秋山木工的木匠来说也许已经成为了他们一生的信仰,是他们工作的准则、人生的方向。“信仰”这个词让大家首先联想到的便是儒、释、道等宗教信仰,其实不然。以宏观的角度去看,某位伟人的经典语录,某家优秀公司的核心价值亦可成为人们的信仰。在你一帆风顺的时候,信仰使人常备不懈,牢守底线;在你穷困潦倒的时候,信仰使人奋发图强,催人奋进。信仰从某种意义上讲,能给人安全感,是一种精神依靠。秋山木工的工匠们正是以“匠人须知30条”作为自己一生的信仰,所以才能一丝不苟地完成工作,尽心尽力地帮助朋友,彬彬有礼地对待客户,全心全意地孝敬父母。
文学作家梁晓声先生曾用四句话高度概括了什么是“文化”,即“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其中内涵与“匠人须知30条”也算是殊途同归吧。
细细品读《匠人精神》,着实让人大受裨益。书中所述待人接物的道理,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对人都有极大的帮助。此篇读书感悟,仅为个人愚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若能感同身受,望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