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莞尔 图 | Hyunjin
我大概是一只鸟。充满了警觉,不容易停留。所以一直在飞。
——林徽因
再婚家庭现在已不少见,为人父母选择再婚时,都会认真考虑一个陌生人的加入对子女身心的影响吗?毕竟本身家庭的不完整就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懂事的小孩会慢慢接受父母的选择,但内心深处的一道道防线和隔阂却不是那么容易克服的,也许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会变得柔软,也许永远也实现不了心与心的贴近。
昨日与挚友小爽的约见使我重新思考了这个问题。小爽四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独自抚养她长大,在她十五岁时母亲又和一个男人重组了家庭。继父是个老实敦厚的人,他对待小爽像对亲生女儿一般。但也许是性格使然,小爽始终无法把他当作自己的父亲,从小父爱的缺席使她不知道父亲这个角色应该是怎样的、父亲和女儿究竟该如何相处,她无法控制自己不与他保持距离。
小爽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始终没能开口叫他一声“爸爸”,甚至连“叔叔”都叫不出口,她克服不了心里的重重阻隔。亲生父亲在她记忆里早已模糊,从小的成长经历中没有父亲的概念,在最为敏感、叛逆的年纪这个新加入的家庭角色打破了她原有的生活格局,使她不得不心生戒备、自我保护。日渐相处下来她看到了继父的真诚和用心,但她始终感觉那份迟来的爱太沉重,太刻意,她已不需要更不想去承受。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在自己家里像客人一样,那个最为熟悉的地方好像已不属于自己,甚至对母亲也多了些生疏。她想躲避,想逃离,读大学后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毕业后的工作也签到了远离家乡的城市。
小爽比我小两岁,但她成熟、善良,她不会因自己的自私而伤害别人。她懂得这些年来继父为她和母亲付出的一切,现在到了她有能力偿还的时候,她想好好孝敬他。虽然还是对继父没有称呼,虽然还是和他说不上几句话,虽然买给他的东西总是让母亲转交,但现在的小爽已经和继父之间形成一种默契,在不言不语、不远不近、不温不火中,她默默尽着作女儿的责任,他也默默关心着她。
与人相处,特别是与最亲近的人相处,其方式往往不受主观意志控制,有时越是想刻意亲近的关系越会变得疏远,以为还有很多时间去改变,却不料时间会把这种疏离衍化为使人为之愧疚和束缚的道德捆绑。世间总有一些无法抵达的地方,无法占有的感情,无法修复的缺陷,何不以一种让双方都舒服的状态,顺其自然地,心照不宣。在一段无进展可言的关系中,对自己的宽容,也是对他人的融注。小爽现在既不刻意逃避也不强迫自己表露对继父的感情,她跟随自己的心,深知一路的成长离不开继父的支持与参与,也明白自己应该为他和母亲的晚年幸福而努力。
没有血缘之情却有陪伴之恩,我依旧会默默对你好,因为你是我妈妈的丈夫,是我的家人。原谅我无法直接对你表达我的牵挂,但你一定会感受到你在我心里的分量。我们就这样顺其自然地,心照不宣吧。
小爽去年遇到了她生命中的另一半,她过得很幸福。她说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对继父不能说出的话,没能做出的事,她的另一半都会帮她完成,也会替她叫一声“爸爸”。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