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你可能连杯子都要换掉
概念:思维转换
有位年轻人对馆长说:我来帮你搬,只要150万。年轻人在报纸上登了一则消息:“从即日起,大英图书馆免费、无限量向市民借阅图书,条件是从老馆借出,还到新馆去……”年轻人从“搬书”的思维模式,转换为“还书”的思维模式,结果花了不到一个零头就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自己也成为了百万富翁。这就是思维转换(Paradigm Shift)。思维转换,就是改变你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
案例
电影《搜索》高圆圆扮演的公司白领因为一次公车不让座的小事,蝴蝶效应般的引发了大规模的网络暴力,有时候,错的不是世界,错的,是你理解世界的思维模式。
小结:认识思维转换
思维转换,就是改变你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怎么练习打开“思维转换”的开关,接受这个季度“个人修炼”的课程呢?第一,多读书,多交友,多旅行;第二,把自己放进别人的鞋子里。
132|独立,是不成熟的表现
概念:成熟模式图
案例:在老家上学,父母一手包揽所有事情,在合肥工作,很多事情一人应对,原先想独立,后来想耍赖
运用:如何走向真正的成熟
史蒂芬·柯维的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提到,走向真正成熟的方法论,成熟模式图(Maturity Continuum)。什么是“成熟模式图”?就是从依赖期,走过独立期,最终达到互赖期的两个阶段,七个习惯。
第一,从依赖到达独立的“个人成功”阶段。如何实现独立?史蒂芬说认为,有三个习惯可以帮你:积极主动,就是从“我不得不做”,变成“我想做”;以终为始,就是“先在脑海中构建未来,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未来”;要事第一,就是“多做重要的事情,就会减少紧急的事情”。
第二,从独立到达互赖的“公众成功”阶段。如何实现互赖?史蒂芬认为,有另外三个习惯可以帮你:双赢思维,就是“要不然你也成功,只有我的成功我不要”;知彼解己,就是“比被别人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别人”,统合综效,就是“你相不相信你可以和竞争对手共赢”。这不是六个习惯吗?那第七个呢?就是“不断更新”。
小结:认识成熟模式图
依赖显然不成熟,独立其实也不成熟,只有基于彼此优势的互相依赖,才是真正的成熟。
133|别让消极,把你拉入海底
概念:积极主动
二战期间,一位犹太裔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被关进了纳粹集中营。很多犹太人都从“为什么”的愤怒和恐惧,逐渐变成“这就是命”的消极接受,最终精神彻底崩溃,死在集中营里。弗兰克看到,还有另一些人非但活了下来,而且变得更坚强。他们居然每天用玻璃片把胡子刮干净,高贵地面对苦难。他深受感染,决定“选择”用积极的态度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唱歌搞活动,和集中营中的囚徒们一起,渡过难关。战争终于结束了,弗兰克也最终走出了地狱,他写了一本著名的书《意义的呼唤》,他在书中说:选择态度的自由,是人可以拥有的最后一项自由。史蒂芬·柯维说,从依赖期,走向独立期,第一个必须建立的习惯,也是最重要的习惯,就是“积极主动”(Be Proactive)。积极主动,就是从“环境决定论”手中一把夺回“选择权”,就算看上去再不可能,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出积极的改变,哪怕是改变一点点,都是在浮出水面,游向岸边。
运用:如何积极地获得主动权?
怎样才能不让外部环境,或者别人左右你,积极地获得主动权呢?史蒂芬在书中介绍了几个方法。第一,在刺激和回应之间,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别人提了一个大胆的提案,你脱口而出“不可能”。他的提案是个刺激,“不可能”是你的回应。但真的不可能吗?先别着急下定论,至少在刺激和回应之间,给自己30秒时间想一想。别小看这短短30秒,它帮你从你的情绪手中,一把夺回“选择权”,然后交给理性和价值观。第二,用积极的语言,替代消极的语言。你的语言代表你的心声。你说:我就是这样做事的。你心里其实在想:我这辈子改不了了。你把改不了的责任推卸给命运。试着选择积极的语言替代,比如:我可以选择不同的作风。你说:他把我气疯了。你心里其实是在想:是他的责任,他控制了我的情绪。你把生气的责任推卸给别人。试着选择说: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第三,减小关注圈,扩大影响圈。你关心健康、事业、甚至世界局势,这是“关注圈”。但关注圈中有些事,是你无法影响的,比如谁当选美国总统。关注圈中,那些你可以影响和控制的小圈,叫做“影响圈”。
怎么才能积极主动?把时间和精力,专注在影响圈上。比如,我不能影响上海的房价,但是我可以增加能力,赚更多钱;我不能影响老板的脾气,但我可以学习向上管理,增强有效沟通;我不能让一天变成25小时,但我可以加强时间管理,拒绝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小结:认识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是一个人从依赖期走向独立期,最重要的一个习惯,就是不把责任推给命运、基因、环境,积极掌握主动性,用“选择的自由”,对自己负全责。怎么做?第一,在刺激和回应之间,给自己思考的时间;第二,用积极的语言,替代消极的语言;第三,减小关注圈,扩大影响圈。
134|别把追求成功的梯子,搭错了墙
概念:以终为始
盖大楼,一定要先设计,图纸拿去,开干。你心中一定要有那个“终”,你才知道应该怎么“始”。这就是:以终为始。你要先通过基于心智的第一次创造(Mental Creation),设计出大楼,也就是那个“终”,然后才能通过基于实际的第二次创造(Physical Creation),从“始”出发,建造出大楼。第一次创造的终,是第二次创造的始。这就是以终为始。
运用:如何养成以终为始的习惯
怎样才能养成“以终为始”的习惯,成为自己的第一次创造者呢?要注意三件事。第一,目标。给你讲一个故事。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突然,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飞快地奔跑,并爬上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没站稳,掉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最后,兔子逃脱了。故事讲完了,你听完后,有什么问题吗?有人说:兔子不会爬树!有人说: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都是好问题。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土拨鼠哪里去了?土拨鼠就是你的目标。可很多人面对复杂的环境,常常迷失自己的目标。对于个人,我的人生使命是什么?对于企业,我的公司愿景是什么?对于项目,我的成功标准是什么?成为第一次创造者,第一步,就是要确定你的目标,然后坚定地追寻目标。第二、原则。有了目标之后,成为第一次创造者,你还需要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经常有学员在《刘润·5分钟商学院》留言,润总,你讲得非常好,但能不能不讲5分钟,改成20分钟呢?我每天跑步20分钟,正好听完。但是如果我真改为20分钟,就一定会有学员留言,我刷牙只有5分钟,润总你改回来吧!《刘润·5分钟商学院》有自己的原则:用最少的时间,帮你掌握最透彻的知识。
小结:认识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是从依赖期到独立期的第二个习惯,是把基于心智的第一次创造的那个“终”,作为基于实际的第二次创造的那个“始”。怎么才能以终为始,成为自己的第一次创造者?要注意三件事:目标、原则和计划。如果没有第一次创造,许多人都会拼命埋头苦干,到头来却发现,追求成功的梯子搭错了墙。虽然看上去忙碌不已,或者非常享受,但这种享受,可能只是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前,拉开了躺椅。
135|我不忙,我只是时间不够
概念:要事第一
你之所以这么忙,甚至忙到焦虑,是因为你一直在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重要,所以不能不做;紧急,所以必须现在做。迫在眉睫、兵临城下,能不焦虑吗?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减少“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怎么做呢?史蒂芬·柯维说,那你就需要《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的第三个习惯了:要事第一。
案例
美国某小镇有一个消防队。他们是真的“救火队员”,救的是“真火”。火光就是命令,火场就是战场,他们也总是疲于奔命于各种“重要且紧急”的火情。
他们有办法减少“重要且紧急”事情 —— “救火”吗?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救火不就是你们存在的意义吗?不救火,那还要你们何用?
这个消防队不这么认为。为了让自己不必每天出生入死,他们决定,在救火之外,派专门的队员上街检查救火设备、老化电路、易燃物和各种隐患,并逐项反应改进。
一开始工作量更大了,而且效果并不明显,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发现这个小镇的火情真的减少了。而因此,消防队就有更多时间上街检查,然后火情进一步减少。最终,这个消防队的主要工作,变成了防火,而不是救火。
专注于重要(但还不紧急)的事情,在它慢慢变得紧急之前完成它,这就是“要事第一”。
运用:学习“时间管理矩阵”法
史蒂芬以轻重为一维,缓急为另一维,构建了一个二维四象限图:时间管理矩阵。
小结:认识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就是主动干掉一切“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拒绝大部分“紧急,但不重要”的事,直到小于15%,这样你就可以把65%~80%的时间花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上,并因此,把焦虑之源,“重要,并且紧急”的事情,减少到20%~25%,达到“忙,但不焦虑”的“要事第一”的境界。这时候,你可以也像比尔·盖茨一样得瑟地说:我不忙,我只是时间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