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行业工作,不加班似乎是一种「奢侈」。很多人常年加班,甚至还有人以加班为荣,在对待「加班」这件事上,我是坚定的反对者。
8小时工作制,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最早由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于1817年8月提出的。1833年,在欧文的支持下,具有同情心的工厂主约翰·多赫尔蒂等人发动了一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运动。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代表大会提出了「8小时工作,8小时自己支配,8 小时休息」的口号,要求各国制定法律予以确认。
然而工业化时代,劳动群体主要是工人,从事大量重复机械性活动,这些带有「标准化」特征的工作行为容易被量化考核,为了在当时更好的管理,规定工作时长,间接就可以保证生产量。
两百年过去了,不说全球经济,至少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在互联网这种智力密集型行业中,8小时工作制已经远远落后于这个行业的发展程度。激烈的竞争,导致各个岗位上的人员都得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思考琢磨更好的方案来应对,这些大量的智力竞争要求人花费更多时间来思考。
很多公司,尤其创业公司(对不起,我也在创业公司)在招聘时会信誓旦旦说自己是标准8小时工作制,等你进去后会发现,真是「呵呵」。单单想把工作控制在白天8小时内,就已经似是一种奢望。更别提,微信随行的今天,工作call随时在,更让私人时间难逃被染指。曾经有个做销售的朋友给我看他的微信,光是跟工作相关的微信群就有上百个,全天候不停在冒红点,看他一副见怪不怪的无奈脸,我是惊恐佩服不已。
从百度到外企康仕,再到如今小创业公司,我个人很少加班,当然我把工作时间之外思考产品没有算做加班。这一串下来,看到大部分人都在加班,技术类加班最严重,研发工作量我不清楚,不敢妄言。在非技术岗位上,奇怪的是,大部分人加班的主因却不是显而易见的工作量超负荷,很多真是个人效率太低。白天8个小时里,有5个小时是处于认真做事状态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导致加班的原因很多,教人们提高效率的方法理论也一套一套,可惜能做到却是少数,这个基本上受性格、思维方式控制,轻易改不掉。一种典型是上午来得晚,一会儿想着吃午饭,下午慵懒没精力又做不好,磨磨蹭蹭就到晚上了,那就加个班吧。有着「加班」这条后路,很多人白天就没法100%投入。不背水,难一战。
真正令我奇怪的是,不少人没意识到,「加班」对自己和公司其实都是一种伤害。
长期加班,身体健康直线下降,每年IT公司体检完,看看出来的人脸上五味杂陈的表情,没有一个身上不带点毛病。加班还消耗人激情,思维处于疲劳,这种状态是智力型、创意类工作的大敌。加班,公司还要付出办公环境运营时间延长的成本。
加班背后,受伤的还有身边人。那些本该与亲人在一起的时间,因为工作的侵占,让别人不得不为加班的人让路。本该去谈恋爱的时候,为了解决一个bug,响应一个需求,修改一处设计,最后不得已成了跟加班亲热。
除了自身原因外,一大类情况是公司有「加班文化」。在狼厂时,很多人下了班,看其他人不走,自己不敢走,尤其上级还在时更不敢走。这种诡异的默契,结果是谁都想走却谁也不敢走,都等着别人做「带头大哥」,五十步,一百步...反而是我这种「牛犊」得幸,绝大部分时间,该走不会留。(也要感谢我当时的leader,不以加班衡量表现,还常常提醒我们早下班)
中国的互联网红火发展,赶英超美,独领风骚,很多人说是亏了家里的三宝:人员好、环境好、资金好。在我说话,这一产业的领先, 是这一代年轻人牺牲自己的生活时间和身体健康换来的。
在融资、敲钟的镜花水月里,多少人因为加班,失去「生活」;多少青春在加班中悄然逝去;多少人想挣扎而不得...
也许,只有等到这一代人的表演谢幕,才由分说。
题图来自www.sitebuilderrepor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