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这样讲:
一篇文章由中心思想、材料、结构三部分组成。
中心思想也就是文章的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一篇文章围绕一个主题。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要足够丰富,才能突出文章主题。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合理组织材料,让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目了然。
文章的结构可以从两个角度来阐述。
第一、外部结构,也就是文章的整体框架。
第二、内部结构,也就是段落之间的衔接。
一篇逻辑清晰的文章,不仅仅文章的整体框架清晰,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也非常自然。
写一篇文章,具体选择什么样的逻辑框架,是由写作主题,以及素材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一般材料之间的关系分为:总分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对比关系,根据素材之间的关系来选择写作的顺序。
第一种 总分总。
总分总是常见的写作框架,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写作结构,总分总是一种三段式结构。
开头阐述主题表明论点,中间部分阐述论点或者讲述故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结尾在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总分总的文章在讲述分论点时,并列关系可以采用黄金三点法,也就是用第一第二第三形式阐述文章的观点。另外,黄金三点法还可以写成黄金5点法,7点法等。
第二种 并列结构。
并列结构,是指文章各个素材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各部分内容之间没有主次,轻重之分。并列式的文章结构,是自媒体中最常见的写作方式,尤其适用于讲故事。
并列结构特别适合写情感类的文章,或者是用通过讲几个大致相同的故事,来阐述道理的文章。
第三种 递进式结构。
文章的内容逐层深入,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深入。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一是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再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第四种 正反对比结构。
所谓正反对比,相反相成,就是在一篇作品、一段文字里,同时写进两个互相矛盾、互相排斥的事物,它们正反对照,互相斗争,又具有同一性,并在一定条件下联结起来,是一种运用灵活、效果上乘的侧面描写方法。
写文章的时候,常会遇到逻辑混乱的现象
怎么办?
可以在写作之前,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先思考好文章的框架,然后再下笔。
1、列大纲法。
2、A4色纸列素材法。
3、思维导图法。
4、段落之间的衔接。
段落之间的衔接也叫做过度。
具体该怎么过渡,下面介绍了4种方式:
第一,用词语过渡。关联词过渡、用序数词过渡。
第二,用句子过渡。提示句过度,设问句过渡,用重复去过渡,用承上启下去过渡。
第三,用过渡段过渡。
第四,用小标题过渡。
.开头和结尾照应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文体照应,前后照应。
许多的道理,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能用的得心应手,并不是那么容易。我自己写文字,大多是有感而发,随性而为。到目前为止,尚未从实质上学会点明主题,搭建结构,再在结构里面填充材料的有序写作方法。但有一种感觉就是,只要写作的时候,抒发的是真实的感情,说自己想说的话,那文章大致也是不错的,但最主要的,还是要不停的写,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特色的文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