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四年,好不容易摆脱了【你从哪个学校毕业】的问题,想想也是挺悲哀的,为了这个问题一直都抬不起头来,再想想也是挺幸运的,出来工作以后人家看的终于是你的实力和你之前工作的经历了,这时候你才是一个被人平等对待的“人”。
大三的时候在报社实习,当时报社有投稿栏目,我写了篇言辞并不犀利想法也不针砭时弊的文章表达我对“拼爹”的看法,今年看到毕业生们又在迷茫地找工作时我才又记起来,那时更多的是对于自己的感叹,而今,更多的是对于这种社会现象一点没有改变的感叹。
昨儿老东家又例牌在它每年都会去的那间985&211学校开了宣讲会,来的人还是那么多,甚至旧同事拍摄的现场图里那个课室还是我当年去的那个。旧同事说,收了那么多箱简历回去还得加班把非985&211的全部筛出来,好赶上隔天通知学生们参加笔试。去年堂妹也像我当年一样去投了简历,她的学校是985也是211,但她的简历一样给筛了出去,直到面试开始前一个小时人事部匆匆跑来问我电话,一打听才知道上面领导发话了,拼爹的奇效就在这时发生了,被筛出去的简历奇迹般地成为了优先备选。
或许有人会说我片面又偏激,但对于我这个过来人来说,我是想告诉正在找工作的孩子们:“外面的世界是残酷的!如果你是985和211牛逼闪闪的人物,被选上十分稀疏平常,但是如果你不是这样的学校毕业,自己本身的能力还不突出,那你最好祈祷你有个牛逼的爹,当然也可以是干爹的••••”这个社会从来没有公平过,注定第一份工作是来之不易的,你要经历学校的备受歧视,要经历比你更牛的人的挑战,要经历一次次进了笔试进不了面试,进了首轮进不了二轮的命运!
我也想说说对于学校和个人能力在不同企业的接纳度,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或许不全面。
我的老东家是我的第一家公司,一个有着皇亲国戚的大央企,虽然在业内发展并不迅猛,但是胜在稳定扎实,不怕老板跑路,不怕发不出工资,薪酬虽然比起同行竞争力不强,但饿不死福利还不错。国企央企,意味着一切都是正规轨道上的运作,公司规模大部门多领导也多制度也规范,意味着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各司其职,互相配合而对一个新人来说,你最好有一个愿意为下属争取利益的领导,有一个愿意带领你引导你上手的导师,这样你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也能成长得更快。但家大业大自然流程冗杂效率不高,人事关系也更加复杂,一不小心站错了队还可能卷入领导的政治斗争,那你最好当那个干的了活领导缺你不可的专业人员,或者你也可以当那个聪明灵活能在领导鞍前马后服务周到让领导提携你的人,可你最好祈祷公司的动荡不会波及到你。我的四年时光经历了太多奇葩领导同事频繁交替更换导致部门日益衰落公司人员动荡的事情,到我最后走的时候,我甚至都没有了过多的留恋。
在我换工作的途中,我又接触了各种不同的私企、事业单位、外企,最后机缘巧合我还是进了一家国企。
对于私企,这几乎是我进入面试最多的企业,各种行业都有,规模大小都有,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了解了它们和国企的不同。对于还没有发展起来的私企,它的工作环境也许很简单,人员也真的不多,甚至你能从面试你的人员中看出来这家公司的水平。对于正在发展的私企,或许是那些想凭一己之力奋勇向上的好青年最理想的地方,它的工作环境或许不怎么舒适,但是你可以看到它的员工透露出来的活力与面试官展露给你的自信和素质。对于已经发展的很不错的私企,它的架构制度已经和国企差不多,它的待遇薪资也相对更高,但它一般会更青睐已经有了经验能够马上上手的人。显然,我找工作的时候方向完全不是原本有了积累的岗位,就算我能进得了二面人家还是以这个理由把我刷了下来。
大三的时候在报社实习,报社就是事业单位,所以我大概了解了它们的节奏,而前几个月的面试中也有和报社差不多的单位,面试官比起私企来说更有了种悠闲和沉稳,但他很实在地告诉我们,现在的事业单位编制都不多,因此大部分事业单位招聘会用合同工的形式。也就是说你只是进了个单位,而享受不到它应有的福利,和期望值是会有一部分的落差的。
最后说说外企,对于外企的接触其实是最少的,每次投简历的时候看到满屏幕的英文时,我已经对自己十分地不自信,因此大部分外企的简历就石沉大海了。但是如果你有一颗积极的心,有出色的英语能力,能够高效地完成任务,外企确实是十分锻炼人的。
我们都希望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发挥作用,很多过来人都建议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但是很经常你就业了要转业就难了,每一次改变都让你要从头开始,看着是喜欢新鲜感的人不错的尝试,事实上你在每次崭新的尝试时都耗费了巨大的经历和持续发展的前景。如果你有能力有方向也不着急就业,那么还是选择一份你喜欢的工作,当做事业来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