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一句话“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滋养”一词既温暖又令人敬畏。
回首养女养儿过程,女儿虽小时候多生病,让人经常揪着心,但自从上学后一直是父母说起都会不自觉嘴角眉梢上扬的欢喜。如果不是儿子青春期叛逆让我不少上火,怎么会懂得养儿养女的不同?怎么会着意学习养育男孩的书籍?怎么会想明白放手给彼此解脱?听到说,男孩长到18岁,父母要把他踢出去,独自过自己的生活,父母要将生活的焦点从儿子身上转移,这样既成全了他独立做自己,又轻松了自我。现在我非常赞同这个说法
我认为没有孩子是人生的缺憾。养儿女生养的辛苦,教养的惊喜与无奈,长大后分离的痛苦和牵挂,无不是人一生的滋养,让每一天因有不同情感体验而多彩,丰富了生命的意义和厚度。
所以养育子女,父母得益更多一些。谢谢你们做我的孩子。
同理,所谓老师学生一场,何尝不是相互滋养?老师总是在要求学生:上课坐姿不端正了吼一声,所教知识学生没学好,急躁情绪就挂在脸上,学生错误了就批评一顿……但不论老师有多少不满,学生都是那个对你的批评忘性最大的人。上一刻你还曾对他们火冒三丈,下一秒他们就又围到你身边了。
师雨瑶上课坐不住,不是趴桌子上,就是拱着屁股斜着腰,字也写的歪歪扭扭,因此我没少说她,有时批评的相当严厉。明明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了,但只要我一说下课,他又会第一个跑到身边,问一些幼稚的或不该他关心的问题,每每这时,我既想笑又后悔,埋怨自己为什么不能对孩子宽容一点,那样就是他的本性,也许那是他最舒服的姿势呢。
每次放学时,那一句清脆的“老师再见”,那一个自然的手势,真诚的表情,真会萌化我的一切不悦。不得不说,每天下午放学时,学生们的告别是我一天最开心,最轻松的时刻,就因为那一张张不记仇的笑脸。
学生就是这样,对老师没有任何要求。老师天经地义的给他们传授知识,滋养着孩子们健康成长,反过来,孩子们的天真善良,宽容大度,无不是老师们能永葆青春的养料。谢谢你们做我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