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国
野营拉练,长途奔袭,一声令下,打起背包就出发,规定时间到达规定地点,这是部队非常重要的一项军事训练,在战场上能产生巨大的威力。电影南征北战,我解放军某部一夜急行军一百多里,快速穿插迂回包围,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在抗美援朝中,自愿军战士用同样的战术对美军合围,打得美军鬼哭狼嚎!不得不坐在谈判桌上乖乖的签字。
现在是五月天,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温度已经很高了,我们全副武装,所有要用的东西都得带上。(包括步枪、子弹、手榴弹,背包,水壶,干粮,换洗衣物,洗漱用具等)负重几十斤急行军,汗流浃背,且各班还要携带一箱重达三十公斤重的弹药随行,这给行进中的队伍带来了巨大压力!这个箱子放在哪个战士肩上都扛不了多久。这时连长下达命令,前面发现敌情,跑步前进占领左侧五公里处的牛头山,命令如山,小分队飞速前进,负重跑步相当耗体力,一会儿衣服全湿透了,大口大口喘着粗气。
一个班就像一个家庭,是一𠆤战斗集体, 此时是最为艰难的时刻,这完是意志力的考验!看哪个班顶得住不拉垮,不抛弃不放弃,作为核心人物的班长的作用非常关键,要善于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大家的战斗热情和集体荣誉感,自己要身先士卒,主动扛起箱子往前冲,可箱子在肩上还没待多久又被战士们抢过去了!大家相互协作,斗志昂扬,体力好的战士勇于担当多扛一会,体力差的也不甘落后抢着扛,箱子就像击鼓传花一样争来夺去,没有人甘拜下风。
一个小时候后战士都快虚脱了,体力严重透支,肩上再来一箱弹药,犹如泰山压顶,两腿沉重,步履踉跄,体能好的能坚持十来分钟,体能差的也就坚持几分钟,看见扛箱的战友脚步放缓身子下沉,下一个立即顶上,彈药箱在战友们肩上像走马灯似的快速切换,大家咬呀坚持着,没有一个人放弃。记得当时三排八班一位姓马的山东战士,扛着弹药箱跑着跑着一口鲜血喷涌而出,身子一歪倒在地上,其他战友接过弹药箱继续前进!这就是残酷的战场,战机稍纵即逝,胜负往往是以分秒来计算的,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些弹药在战场上就等同于战士的生命,是无声的战友,如果没有了弹药,身上的枪还不如一根烧火棍,所以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武器弹药都要与人同在,什么都能丢,唯独枪枝弹药不能丢。
到了山腰,冲锋号响起,丢下背包轻装上阵,保持战术队形,按平时训练的动作要求,互相掩护,火力支援,交叉前进,抵近射击,争夺制高点,课目完成,休息号角响起,返回到山腰,这是宝贵的身体充电,抓紧就地躺下,双脚放在背包上,保持头低脚高的姿势,让血液迅速回流,恢复体能消除疲劳,此时闭目养神,效率高的还能进入梦乡,哪怕几分钟都觉得一身轻松!
到吃午饭的时候了,各自野炊,就地取材,漱口缸子装上粮食,倒入自备水,找几块石头支起来,在附近收集干柴茅草点火作饭,饭好后找两根树枝当筷子狼吞虎咽起来,半个小时出发沒商量,动作慢就只好吃夹生饭了。
一路奔波,老天爷也来凑热闹,一连几天的小到中雨。白天还好,可到了晚上宿营就麻烦了,雨淅淅沥沥的下,丝毫没有停的意思,在野外也找不到避雨的地方,我们几人一组,背靠背坐着,把各自方形的军用雨布连接起来,用步枪当支架形成一个简易帐篷,起风了,简易帐篷抵挡不住,雨顺风势,毫不留情地打在脸上,雨水无孔不入,顺着缝隙溜进帐篷浸湿了衣裤,体温不断下降,到下半夜冷得发抖,虽极度疲惫但睡意全无,雨时大时小,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只盼黑夜快点过去!
几天长途奔袭, 来到二道沟,这里地形复杂,适合野战训练,一个团的大部队就此安营扎寨,燃眉之急是要解决住宿的问题,先挖个掩体,军用铁锹发挥了巨大作用。各班排顺沟依次展开,这里是黄色粘土适合挖掘,根据安全舒适,快捷的原则,第一天挖的洞就能把半个人塞进去,在搭上雨布,基本能遮风挡雨,比露营舒服很多。通过几天作业,模索和交流,在洞挖进去一米的地方向左右两边倒拐,一侧挖一个能躺下睡觉的平台,很像北方的土炕,铺上褥子,就可以舒舒服服的睡觉了,另一侧挖一个较小的平台用来放东西。先是猫着进去,后逐渐加高加宽,这个形状的洞大家亲切地称为猫耳洞,风吹不进,雨打不着,住进去又舒适又温馨!但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洞中湿度太大,由于连日降雨,空气潮湿,垫在下面的被褥几乎能拧出水来,好在后面几天太阳出来了,统一在中午时分掠晒二小时,整条山沟瞬间铺满了绿色,蔚为壮观!
这场雨给炊事班的战友们带来了巨大挑战,到处湿漉漉的找不到柴禾,做饭成了大问题,一百多号人要吃要喝,连续几天仅靠一点干粮充饥,大家早已饥肠辘辘。到第四天下午三点多钟了,突然开饭号声响起,大家冲出猫耳洞,看见空旷地上摆有两口行军锅,香喷喷的米饭冒着热气,终于能吃上饭了,便迅速抓起碗筷,冲到就近的锅里盛饭,狼吞虎咽的吃了个痛快,后才发现两口锅內容不一样,一个锅里是大家喜欢的大米饭,一个锅里是平常不受待见的二米饭,(大米与小米混合煮成的饭)也真是好笑,肚子饿了吃什么都香,哪管什么饭,只要能吃上热饭就非常满足了。
事后才知道为了这顿饭,炊事班的战士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跑了好远的路去老乡家里弄了些柴禾才免強煮熟了这顿饭,真不容易呀!和平年代尙且如此,战争时期可能情况更糟!训练的目的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在这里驻留半个多月,进行了严格的山地演练,穿插迂回,分割包围,班排进攻,连与连的实战对抗等战术,增强了部队的技战术水平。
训练是辛苦的,更是枯燥的,让我难忘的就是在休息的时候,听马指导员讲一段"第二次握手"的故事。这也是我们全班最快乐的时光,每当休息号一吹响,便迫不及待地把马指导员请过来,全班战士围个圈席地而坐。指导员讲的绘声绘色,我们听的津津有味,所有的疲劳一扫而光。故事很长,休息时间很短,每次只能听一小段,吊足了胃口,只期盼下次休息快点到来。这枯燥中的快乐让我非常怀念!
我第一次见马指导员印象很深,那是我去通讯班报到时,他是营部书记,顶头上司,高高的个子,修长的身材,五官端正,着一身合体的军装显得英姿勃发,在我们相处的那段日子里合作非常愉快。后来我到三连不久他也调到三连任付指导员,不久任指导员,再次相遇倍感親切,他头脑灵活,才智过人,干练果断,记忆力超群,直到我退伍前我们都在一起并肩战斗,是一直让我佩服和尊敬的领导。
我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好故事,描写一对少男少女在火车上相遇,他们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几年以后以优异的成绩分别被英国剑桥大学录取,相互爱慕,抵砺前行,成为世界顶级科学家,为国争光,为世界作出巨大贡献。故事情节迭宕起伏,引人入胜,里面的人物可亲可信,像竺可帧,吴健宏这些科学家都是真实存在的的,
这个励志故事充满正能量,观后让人振奋,它激发青少年好好学习,努力拼博,发奋图强,勇攀世界高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在那𠆤抓革命促生产的时代,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精神食粮极度匮乏,翻来复去的几个样板戏满足不了大众的需求,比较好的文学作品只能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悄悄流传。后来听马指导员讲,他是在回北京探亲时看到这个手抄本的,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看了还不过瘾,决定把它抄下来慢慢欣赏,废寝忘食地熬了好多个通宵,抄完后整个故事也基本上背下来了,便情不自禁地分享给大家,因此我们有幸成了第一批受众。也是在野营拉练途中有这个机缘了!
后来这个作品被正式印刷出版并拍成电影,引起社会极大反响。再版的书读了几遍,电影看了多场,细小的情节都了然于胸,但我还是觉得当初与战友们围在一起听马指导员口述更有味道些!对这部作品我怀有特殊的感情,那是在我艰难困苦时刻,给了我无穷的精神力量!犹如一缕清风,荡涤着心灵的疲惫!也算是这次野营拉练中的额外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