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小文,均属“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这一部分。
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
可以看出,作者极为憧憬孩子们的生活。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他却又说,他想把这一切感受告诉给孩子们,可当他们能够懂得的时候,也将不再是令他憧憬的人了。看来,人慢慢成长、成熟,便会丢失掉一些曾经拥有的美好的东西。小时候想长大,拥有更大的本事;而成人了又羡慕孩童,渴望那份孩提时代难得的纯真。
孩子的真,没有任何掩饰的部分,高兴、伤心、喜欢、讨厌,一目了然。而慢慢地,我们学会了隐藏自己最真实的感情,一高兴就不管不顾地就大笑大叫,会被视为神经病,被认为太没有城府,心里搁不住事儿。而即使自己不高兴,或者不喜欢某些人,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学会和他们打交道。每每这时,内心和行为是拧巴的,让我们自己都不舒服。所以,我们羡慕简简单单、纯真可爱的孩子。
《送考》一文,让我觉得很有意思。既因为书中描述的考试与我经历的不同,让我倍感新鲜有趣;又因为其中那些相似的感觉,让我回忆起自己的相关经历。
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是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要经历大大小小成千上万次考试。有段时间我理所应当地认为,学生就是为了考试而生的,可见考试的重要性。而真正的大考,人生中也就那么几次。而不多的这几次,从某种意义上说,往往左右了我们的人生轨迹。
就像书中的孩子们,考前都无暇欣赏旅途的美景,只为了再多学一点,兴许能给考试带来多一份把握。他们带了一肚皮“穿山甲喜欢吃蚂蚁”之类的知识去赴考,而依然有人中榜,有人落榜。虽然落榜之人不至于因此就得到一个灰暗的人生,但毕竟这里的分叉口,将通往截然不同的人生旅途。
记得我高考的前前后后也是蛮紧张、蛮折腾的。高考文化课倒是没有什么太过与众不同的经历,但由于我当时既在考特长生,以求文化课的额外加分,又在尝试考提前批次的录音专业,所以,高三的那几个月里,倒是经历了不少。特别感谢爸爸当时在寒冬腊月陪着我东奔西走地考各个艺术院校,我记得当时光特长生就考了三、五个学校,再加上年后的广院和电影学院的录音专业考试,每个学校都是一、二、三试一次次筛选,现在想想当真是不容易。
考到后来,我确定自己想上广院,也拿到了专业课的录取资格,便进入了最后文化课的冲刺复习阶段。当时有一个学校发的倒计时小本,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最后倒计时的一百天里,我每天晚上奋战完毕后,都会在那一天的小格子里写上一句“我要上广院!”一百天,一天不差。后来得知如愿的时候,那感觉我现在都清晰记得。真的不是什么欣喜,而是……莫名的哭泣。
现在再去回想那段亲身经历,其他都已不重要,只觉得那种拼搏的状态,于我是极其宝贵的财富。还有父母的陪伴,默默地支持我着的决定,送考、陪考,这一切都将成为我永恒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