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上海地铁站看到过这部戏的宣传海报,看到这是由杨千嬅和古天乐主演的电影,感觉应该比较温暖,但没怎么留意就忘记了。两年后的偶然机会,看到了这部戏的简介,突然有了浓厚的兴趣,也许是因为我对于儿童教育领域有了更多的兴趣或者说我对于儿童教育多了几分坚定,所以希望可以多看看其他人教育小孩、学生的方式。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好片,里面杨千嬅的演技真的很好,表情、心理活动表现的很到位,很有学习意义,我几乎从头哭到尾,感动的是杨千嬅演的老师的坚定和伟大,感动的是那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孩子的童真和磨练出的成熟和懂事。这部戏让我对于社会底层的困境、老师的角色定位和更好的教育方式有了更多的体会,同时也看到了很多悲欢离合的人生故事。
社会底层的无知所带来的局限,包括限制性思维和无法改变的环境。这几个孩子的父母、亲人都是社会底层,干着最苦的工作,他们疲于奔命养活一家人,根本没有意识、经济和能力去做更多的事情,如果不是有这位老师的介入和善心,估计这几个孩子很难能够继续她们的学业,有些可能就和父母一起干活,重复父母的生活模式。她们将很难看到外面的世界,过着自卑、小心的生活,生活在繁华的香港与她们何干。其中有一幕印象深刻,一位父亲干活时不小心伤了腿,结果右腿截肢成了残疾人,家里的负担一下子落在了妈妈的肩上。父亲成了残疾人后脾气非常暴躁,一来气公司没有赔偿,二来看着家里的困境而自己无能为力的挫败感,觉得自己很没用,成了家里的拖累。无奈雪上加霜,家里房子所在片区成了开发商的目标,开发商想买下他们的房子,但他们坚持不卖,成了钉子户,结果开发商每天来施工,把泥土成堆堆在他们房子周围,只能爬过泥堆出入门。他们没有办法,只能每天和施工队吵架、甚至打架,这些都无法阻止他们,就只能自个儿在家生闷气,紧张的氛围弄得夫妻俩关系很不愉快,经常吵架。后来,老师了解了情况后,便联络了律师、社区社工等人上门为他们提供帮助,问题得到了一部分解决。影片没有更多的交代,不知道是这对夫妻没有意识请社工帮忙,还是他们知道,但没有资源和能力去联络,细节不得而知,但这个片段反应了不同思维模式导致的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些是抱怨、陷入了无法解决的部分,让问题恶化,导致整个人、整个家庭都笼罩在紧张、高压的状态下。他们没有想过如何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哪些是可解决的部分,有哪些可用的资源,如何去调整自己的状态,不让负面情绪传染给每个人。
电影把一个老师人性的光辉表达的淋漓尽致,这位老师很清楚自己教育的初心和目标,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价值观。她对于教育的理解就是培养每个孩子,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影片中的她其实有更好的机会,在名校当校长或者和培训机构合作赚很多钱,对于有着高学历和二十多年教育经验的她来说这些都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这些在她眼中都不是她心目中老师的角色,所以她通通Say NO,心甘情愿的做一个只有4500月薪的5个学生的幼儿园校长兼老师兼杂工。她以前在名校当校长,看到了太多自负的家长和可怜的小孩,其中有一对夫妻是上市公司的主席,也是学校主要的赞助、捐款人。他们唯一的几岁大的儿子就读精英班,但因为近期表现不佳,脸上长红斑,她发现孩子压力非常大,于是建议这对家长考虑让小孩转到普通班,家长反映很激烈,质疑她的评判。虽然她告诉这对家长刚发生的一个案例:同样一个精英班的小孩因为压力太大在课堂上失控,将自己反锁在厕所并用头撞墙,这对夫妻仍然不为所动,认为老师们看低了自己的小孩,凭什么认为他们的小孩不适合读精英班,父母给出的理由是别人家的小孩上的课外辅导课比自己的小孩多得多,人家都没有问题,自己小孩哪可能有问题。这些父母真的很自私,他们拥有高学历、高职位、万贯家财,但是他们唯独不愿意从自己小孩的角度去感受一下,什么叫做快乐,什么叫做童年,每日除了责骂、上课、比较、至高的期待之外,生活已经没有了乐趣。他们很自私,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他们自己的面子,他们怎能接受被人家说自家的孩子成绩普通呢。她想要为穷孩子们争取一些教育基金,结果对方想用她在做的事情作为宣传噱头,代言针对幼儿园的课外辅导课。当对方说出市场回报、千万年薪时,那两眼放光、侃侃而谈的样子,仿佛手上已经捧着巨资。旁边几个投资人也非常激动,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这是一个很好的产品和宣传攻势,一定能够迅速占领市场,投资回报率一定相当可观。大家都在笑,而只有她眼中有泪,她问他:“你是在做财经还是做教育?”“幼儿园也需要课外辅导吗?”那些可怜的孩子连大自然都来不及亲近,和同伴都来不及一起玩耍,连生活都不会自理,连感情都来不及好好体会,就被塞进各种教室里,必须安分的坐着,要像个懂事的大人一样认真听课、考试,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被安排的。她说她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做人。为了教育这仅有的5名学生,为了能够多招到一个学生让幼儿园继续经营下去,她煞费苦心,起初她丈夫、家人反对她如此辛劳,担心她的身体,但她明知这样的风险,仍然停不下来,因为自从她来到了那个幼儿园,和那5个孩子在一起,教她们读书写字,去家访了解每个家庭,在日常的交流中渐渐和他们走得更近,她爱上了这些学生,爱上了这个让自己自由的去做真正的教育的机会和空间,这才是她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即使后来她癌症复发,她仍然不忘这群孩子,和癌症作斗争,成功的回到了教室,感动了所有人。这些孩子因为她不再自卑、不再害怕,她们有了自己的梦想,有了内心强大的力量去学习和成长。
这5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个家庭的故事,每个小孩都是独一无二的,都需要用心去了解她们。
老师不会直接告诉小孩们对与错,而是通过问问题、设计一些活动和游戏让她们体验、思考、探索,然后再通过故事、实践的方式告诉她们一些道理,增强她们的自信和安全感
- 第一次见面,小孩子们以为老师又是那些记者,所以都躲着不肯见她,她用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激发小孩子的兴趣,比如蜜蜂有几条腿等,一开始是简单的问题,她们基本上都能回答上,当她们答对了就非常兴奋;接着再出稍微难一点的问题,她们之间出现了不一样的答案,自然就想要知道正确答案,慢慢地她们走了出来,不再躲着。
- 第一次上课,孩子们都带着口罩,老师并没有命令她们取下来,而是同样带上口罩,问她们:"老师是戴口罩好看,还是不戴好看?"她们都说不戴好看。接着老师说:“你们也是一样的,不戴口罩的样子很好看。”,于是老师说一起来玩个游戏,点到谁的名字,她就摘下口罩并且说“到” ,玩游戏小孩子肯定都喜欢,于是在很轻松的气氛下大家都摘下了口罩。老师进一步问她们原因,她们说是父母让她们戴,因为她们家里很穷,她们带上口罩可以不被认出来自己是穷人,穷人很低等、很没用。老师于是和她们分享自己的故事,告诉她们不要自卑
- 第二次上课,老师让大家说说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事情,进一步了解她们,拉近彼此的关系,打开她们的内心。
- 为了给她们更多的信心,激起她们的学习动力,第三次上课老师问她们的梦想,小孩子们说出来的梦想和他们居住的环境息息相关,堂姨在酒楼洗碗,小女孩的梦想也是去洗碗可以帮忙。这也不奇怪,她们的世界就那么点大,眼界非常狭窄,在她们有限的世界里更多的参考是她们最亲的人。虽然这些梦想看起来上不了台面,老师并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她知道目前她们说的具体内容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埋下了梦想的种子。老师还给她们布置了作业,让她们回家一定要问出父母、亲人的梦想,第二天课堂分享。孩子们高兴坏了,从来没有问过父母这个问题,她们当然非常的好奇和兴奋想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到底有什么梦想呢。可想而知,一开始肯定不会那么顺利,因为父母的梦想早已被遗忘或者不愿提起,被每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和琐事一点点吞噬。但在小孩一再的追问下,他们渐渐放松了下来,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回到了爱做梦的年纪,回忆起那个曾经让自己兴奋不已的梦想,于是一个个有趣、让人意外的梦想渐渐展开:做飞行员;运动员;香港小姐;消防员。小孩子们拿到梦想后非常开心,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和父母一起去忆梦、畅想、快乐无比。比如小女孩听到堂姨说自己的梦想是当香港小姐,堂姨悄悄地说出来,怕别人和自己的侄女笑话自己,但小女孩紧紧的抱住堂姨,告诉她:“你在我心中是最美的香港小姐。”这个方式很秒,一方面增进了亲子关系,让家长参与到小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中;另一方面让小孩子们知道任何人都有权利去做梦,她们也可以有自己的梦,梦的内容会随着成长而变化,但做梦的心和热情是不变的。
- 创造机会让她们参与活动、增加自信和归属感,比如编排节目一起为幼儿园招生努力,所有小孩和家长都参与其中并分工合作,有着共同的目标,让他们比平时靠的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