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朵之上,85后,一位多才多艺的徽州女子,擅摄影,爱文字,会插画以及设计排版等。这次苏州古镇聚会,我与她共同朗诵,难忘的经历,温暖美好的云朵姑娘……以上文字来自齐帆齐老师的朋友圈。
云朵之上,简书名全称云朵之上的云朵,看到这个名字,我就会想起一首歌《月亮至上》: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地飞翔,昨天遗忘啊风干了忧伤,我要和你重逢在那苍茫的路上……
我们相逢在水乡甪直古镇,云朵之上的云朵来参加我的新书发布会。因为她与齐帆齐老师表演了一个朗诵节目,所以我加深了对她的印象,如齐帆齐老师说的一样,她是一个温暖美好的云朵姑娘。
原来云朵之上的云朵是齐帆齐老师的学员,她在简书里写下了《齐帆齐微课》多篇文章,我觉得她的文学功底还行,当时下追名逐利盛行时,她能够喜爱文学,并学习写作,这是难能可贵的。比如《齐悦社群征稿 | 流泻在菜园的时光》:
小时候我家有一块菜园,打理它的只有母亲一人。除去农忙的季节,母亲总离不开她的园子。家里养着几头猪,每天不去菜园可不行。菜园就在河对面,从家门口就可以清楚地看见它,但要到菜园去就要跨越一座小小的独木桥,穿过一块农田、一条马路,再过一块农田,还要淌一条小溪,才能抵达。若是晴天,从家到菜园很方便,三五分钟即可到达。倘是雨天,来回就要跋涉一番了。最难的就是走那两处田埂,一不小心就会滑进田里去。
记得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同母亲一同去菜园割山芋藤。这块园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母亲把它打理得井井有条,一茬一茬的菜,品种多样。菜园子里的蔬菜高矮错落有致,都是母亲精心种植的。她这边瞧瞧那边看看,拨了拨这片叶,绕了绕那根藤,转了一圈之后,才在山芋地前停了下来。她忙着割山芋藤时,我就跳入菜畦间,也学着母亲的样子这边看看,那边摸摸。
朝天椒长得最喜庆,一个个抖落着直挺挺的腰板,扬眉吐气。红彤彤的笑脸在阵阵微风里荡起片片欢声笑语,那银铃般清脆的声音就像在嘲笑我似的,我单薄的身影就是它们笑话的对象。我越看越不服气,伸手扯下那个最红最大的朝天椒,看你还在笑,看你还在闹。一旁的母亲就像身后长了眼睛一样,发现了我的动机,招呼我不要乱摘,不能碰伤叶子,不然那株朝天椒就受大伤了。
我转着手里的朝天椒看看母亲,再看看眼皮底下缺了一枝丫的那株,它可怜兮兮地看着我,就像缺了胳膊少条腿一样,失去了原有的风采。枝丫被我扯下的断痕裸露着,那淡淡的青绿色暴露着它无声的呐喊和哭泣。
《和张亚凌老师第一次亲密接触》,当我读到这篇文章眼睛一亮,我认识张亚凌老师,她为我的书《四十才是青春》作序,有读者评说,所有写我的文章,她的这篇文章最有“特色”。那么,云朵之上的云朵与张亚凌老师又是怎样认识的呢?云朵之上的云朵这样写:
在第一眼看老师微信公众号时,我就认定了张老师,我喜欢老师的生活随笔和教育随笔。这就是我的方向,这就是我的标杆。当得知老师在办微写作课堂时,我没有犹豫立即联络了。心底那个声音告诉我:我要的就是这样的写作老师。
我不要文字变现,我不要写公众文,我只想静静地记录我的生活,让活过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忆。张老师“心愉悦”微写作里的几句话我看得很入心,也摘抄在此,以此勉励自己:心舒展了,生活就少了褶皱。写作,是在家长里短、鸡毛蒜皮里寻找快乐;写作,是在懊恼沮丧、疲惫不堪中依然心向美好;写作,是在释然中与往事握手言和,在包容中与当下温柔相处;写作,更是在磕磕绊绊中保持优雅,在痛苦悲伤中不敷衍自己。疼爱自己深爱生活,从提笔让心愉悦开始。
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张老师,让我突然释然了很多。这一年来,这追求的所谓“写作”,一直在磕绊中前行,走着走着,离初心越来越远;走着走着,前进的方向越来越模糊。什么都要学,什么都学不好。摄影、练字、画画、写作,你要分清楚哪个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集中精力做好那一件,其他的只能是带着学。朋友一直这样叮嘱着我。
[特别推荐理由]
前行的路上,有很多诱惑,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一定要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一定要记住自己喜欢摄影的初衷。原来喜欢摄影是为什么?不就是要把生活中感受到的美好记录下来吗?不就是要停下脚步慢慢感受生活的美和真吗?
如今,有一点点所谓的“成绩”就晕头晕脑了吗?是时候该醒醒了。草稿箱里已经有五篇文章没有写完了。停下来,好好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张老师说:时刻在反省的人,永远都不会迷路。对,我现在就是一只迷途的羔羊,在寻找来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