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同事说了一句戏言:家有初二生,人要得神经。虽是句戏言,但现实也的确如此。初二的学生,老师通常称为“二流子”,尤其初二下学期,是最糊涂叛逆的时候。由于初二下学期功课难度的增加,许多孩子学习更加困难,没有耐心和毅力的孩子,往往就此歇菜,老子不干了!由此带来的,便是班级管理更具挑战性了。真到了初三,大部分孩子倒懂事,懒得再做些小儿科的糊涂事了!
上周,可谓多事之周。周一就是“良好的开端”。下午上课的时候,一个同学举报另一个同学在耍手机。这在这学期还是第一次,我很生气,把手机当场没收了。让玩手机的同学下课来办公室,等待处理。快下课的时候,班上坐在第七组倒数第二位的同学突然噌的爬起来,就捶最后一位同学,吓得正在上课的我,连忙下去制止,安抚那个突然情绪失控的同学。其实这位同学平时话并不多,上课也还算遵守纪律的,不知今天为何突然如此冲动失控。教了这么多年书,还没有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就动手打架的,着实吓了我一跳。也没法上课了,问两位同学到底是怎么回事。打人的和挨打的都不出声。旁边的女生说,最后一位的同学每天没事就把倒数第二位同学的书从书包里抽出来,丢到地上。有时候还乘下课的时候把他的书拿到自己课桌里装着,给前面这位同学上课没书。我问这两位同学情况是否属实,他们默认。问最后的同学为什么要这样,不作声。一时气的无语。
很快下课了,把两位同学带到办公室,(让玩手机的同学下节课下课再来)先让他们掰手腕,看看他们到底谁厉害。其实被打的同学要比打人的同学高大结实多了。被打的同学倒是很快伸出手来,要一试高低。打人的同学倒一直不伸手。我说怎么不比试一下,你怕他呀?那孩子开始诉说了:他天天拿我的书,有时还把我的书丢地上,实在气不过。被打的同学自知理亏,既没还手,也没辩白。我说:“既然这种情况早就存在,为何早不解决,偏在上课的时候用这么过激的行为来处理。这本来是小事,你可以课下告诫他,或告诉老师,该惩罚的就是他,明明错的是他,现在动手的是你,所有人看到的都是你打人,而且在课堂上。无论是解决问题的时间、地点还是方式都是你不对。就是法律也是制裁施暴打人的人,这个道理你可知道?”打人的孩子点头认错,很明显,我说的道理他是懂得的。再来说说被打的同学,问他可被打疼了,他摇摇头。这是个实在一点都不想学习的孩子,上课做小动作,打扰别人听课,刚被调到最后一位的。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位坐在哪里都被同学投诉,上课无聊,专门惹祸四邻的人。这孩子就是其中之一。我说:“你能不能就争口气,你看你坐哪里,同学们都不欢迎,你就不能安安份份的学点东西?上课无聊你做笔记嘛!这样你就不至于无所事事了。明天开始把每节课的笔记拿给我看看,可行?或者上课给我抄课文,总比你无所事事要好吧?”点头同意。然后让他们彼此道歉认错!
本想着这样处理就算了,可是想起前几天刚发生在范岗的一件事,一个人,因为纠纷把自己老表给杀死了。想着口头教育不行,还得给点痛楚。于是找到数学老师的圆规,每人各打三板子。使了点力气,应该还是有些疼的。告诉打人的同学:“用拳头解决的问题的人都是因为脑子不好使。你是脑子不好使吗?(他摇头)你以后若这样动不动不经过大脑思考,就用拳头解决问题的话,你将会酿成大祸的。或许会毁你终生的,你可知道?”孩子点头认错。看着孩子被打红的手掌,又忍不住心软,拉起他的手看看,还好没肿。问他疼不疼,他竟然豪气干云地说:“打着不痛!”(这回答,坐在办公室的其他老师忍不住发笑)或许为了表现自己英雄气概,也许是为了让我安心。总之,我感觉到他被惩罚了是毫无怨气的。孩子虽小,但你若真心为他好,他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