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作为小姐姐(网络上特指85-90年女生)的我升职成为团队主管。小团队的5个人原本各有分工,因内部整合变为一个团队,而我作为小主管需要协调上级任务和下级分工。升职的兴奋和团队的压力接踵而来,做好自己的工作只能说明你是个好员工,引导下属完成相应工作,最难的就是对于团队中年龄相当,在公司年限又不低于你的员工。“以德服人”“宽人严己”的鸡汤听过太多,却依旧管理不好这个团队。在一起公司团建中,我有幸跟领导接触到高尔夫这项运动。
知乎里有个问题“成功有钱人的象征是什么”,代替了某些国际一线的品牌,点赞第一的回答是“袖扣、马术、高尔夫”。电视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商业大亨在高尔夫球场谈几亿项目。看着老板认真的样子,想到这项运动为什么会被越来越多的高端人士推崇,愿意花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来练习,这中间的游戏精神究竟能给他们带来运动外的什么好处?
对于高尔夫这项运动,美国行为科学家威廉 莫布里给出了分析结果:
1.明确的目标;在游戏中可以将旗杆或标准杆数作为目标。
2.游戏的完整性;从球座到果岭必须由自己全程负责。
3.反馈;每一杆、每一洞、每半轮和每一轮结束后都可以得到反馈。
4.多种技能的应用;打球时可以根据球场环境和自身状态运用到各种技术。
5.决策。在分析当时的条件、状况及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决定打法。
而高尔夫运动中所具备的五大因素全都可以对应到工作当中。如果工作中没有这些动力,恐怕员工们就一点干劲也拿不出来。
“大佬们”在高尔夫中体验竞技的乐趣和带来的启示,而我作为小主管正是缺乏相关管理经验,团队没有动力,就像散沙。经过几次的练习,我发现可以把方法具体应用起来:
1.我们团队作为风控偏后勤部门,没有具体的绩效指标考核。大家对于自己的工作成果及状态没有目标。恰巧公司下个月准备发新的基金产品,流程设计组需在一周内确定2-3个方案,而业务组要再一周内寻找可行及最合适的券商。在前期确定后,法律组在一周内确定所有合同的条款及签署、印刷。我们共同的目标是一个月内将新产品正式发行并募集。
2.要理解老板的意思后跟券商确定可执行方案,通常一次两次会行不通,所以前期不仅要有备选方案,也要做好全部被否定从新整理思路的准备。前后环节的衔接也要流畅,组内避免推卸工作或责任的事情。
3.每周中至少汇报一次工作的进展,让大家都做好提前准备,熟悉整体进程。
4.一项工作时间长容易懈怠,其他组进行中可以互相帮助,了解下一组关注的要点,自己组在定流程时会更容易通过,避免返工。
5.最后将我的决策权下放,将每一步最合适的时机交给各组经办来统筹。做最好的努力,最坏的打算,例如我认为某券商收费不太合理,但经办接触后发现他提供的额外附加服务免费且实用。而我只关注了一般费用的报价,忽略了正在产品发行准备需要多注意的细节。
现在大家一起开足马力,互相帮助,不再是散漫而没有目标,相信到期后我们一定一起交出满意的答卷。团队少并不一定就比人多的团队好管理,反而需要初为主管的人多些精力和技巧,学会今天的高尔夫技巧,让我们从主管走向“有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