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劲心情,总把流光误。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自古到今,若问世人谁不爱功名,好像真的蛮少的,古有拼了命的考科举,今有挤破头的考编制,哪一个不是为了一只铁饭碗?
而王冕,就是那不爱做官,不屑于那只铁饭碗的一个人。
对于王冕的认识,应该是源于上学时候的课本,好像叫做《王冕学画》,讲的是王冕在放牛的时候自学画荷花,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功的故事。
而在《儒林外史》第一回中,也是有这样的描述:“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以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
而聪慧的王冕,自然不止画画得好,学问也做得好:“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
但博学多才的王冕,却自始至终拒绝走官路,一则他自己本身生长于天高地阔的田野,崇尚自由;二则对于官场人物的做派颇为不满,避之不及;三则,王冕之母临终之时嘱托道:“做官怕不是荣宗耀祖的事,我看见这些做官的,都不得有甚好收场。况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祸来,反而不美。”
知子莫若母,王冕母亲对儿子的嘱托自然是因着对他的了解,而古人对孝道颇为尊崇,母亲临终之言自是不能违背。
但王冕乃有才之人,官家自然不会放任他逍遥快活,所以特地放诏前来召见,而那王冕,早已得了风声,收拾行囊避于“会稽”山中。
而隐居于会稽山中的王冕,“并不自言姓名,后来得病去世,山邻敛些钱财,葬于会稽山下。”
王冕一生,生于村居,葬于山野,一身才华,只留下一世清名与若干画作。
我上网查了一下,多有文章言:“据《王冕传》记载,王冕并非幼年丧父,其父在王冕中年时期才去世;而王冕擅长画的也并非荷花,而是梅花,因荷花离普通百姓的生活更贴近,所以作者便将梅改成了荷。”(大意是如此吧)。
想起来这么一句话:“小说就是小说,作者会把自己的喜好加于主人公身上”。因为吴敬梓希望王冕画荷花,于是,他便画荷花了,而为了衬托他的母亲供他学习不易,安排他自幼丧父,于是,《儒林外史》里的王冕,七岁便没了父亲。
而小说的流传度,自然是比正史要高的,所以,多数世人会将小说中的事当做真事,而历史真相,反而被忽视了。
就像现在拍的很多电视剧,各种戏说历史,看得人津津有味,评头论足,但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个人,这个人到底是怎样的,普通观众有几个去追究?
我没有看过《王冕传》,看网页里引用的原文,倒是有根有据,但比起现在电视剧和小说的各种神改,吴敬梓对王冕的这点改动,倒真的不算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