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元媒体理论和流量循环模型。
华与华的传播思想,深受麦克卢汉影响,他的《理解媒介》,我读了至少六遍,并且对他领衔的媒介环境学派所有翻译成中文的著作,都读遍了。有人说华与华是中国本土生长出来的营销传播理论。本土生长不假,哲学根基是中国的,但思想体系是全世界一样的,就像数学,不存在中国的数学和西方的数学有什么不同,只是一个学科,没找到真理,就各有不同;找到了真理,就都是一样的,只是那一个理。
孔子说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做学问,要找到自己的宗师。因为所有我们研究的领域,前人都耕耘过很多遍,我们只是重新发明,重新学习,重新组合,自己知行合一而已,如果认为自己有什么新思想,无非是读书太少。古人什么都知道,如果说我们知道什么他们所不知道的,就是我们知道他们,他们不知道我们而已。
我曾经画过一张“华与华方法先贤图”,算是我们学术上的“列祖列宗”,就经营哲学,我以孔子、孟子、王阳明、孙子兵法为宗;就企业战略,以科斯、德鲁克、熊彼特、迈克尔波特为宗;就营销传播,以弗洛伊德、荣格、巴甫洛夫、华生、麦克卢汉为宗。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又说,媒介是人的延伸。我受他的启发,结合华与华自己的实践,提出元媒体理论:
营销传播的传统理论,基于一个前提:将商品信息通过媒体传递给人。一头是商品,一头是人,中间是媒体。但是,商品和人,本身就是媒体!华与华称之为元媒体。
商品作为元媒体,商品即信息,包装即媒体,要通过创意设计,开发放大商品的媒体功能。人作为元媒体,关键是发动播传,实现“人传人”。
在商品和人之间的,那些需要花钱购买的媒体,华与华称之为延伸媒体。这来自麦克卢汉的话——媒介是人的延伸。
人们一说推广,就在延伸媒体上下功夫,花大价钱投资,却没有对元媒体进行任何规划,这是普遍的问题。
举个例子,当初加多宝租赁了王老吉品牌,投入巨资打广告豪赌,获得了成功。但是,对商品的元媒体——包装——却没有任何规划。如果加多宝设计一个“凉茶先生”形象,这个凉茶先生的商标权属于加多宝,在数十亿的广告中,以凉茶先生为主角。如此,不用多花一分钱,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资产。当广药要拿回他的孩子的时候,这个孩子就有加多宝的一半,谈判的筹码就不一样了。如果谈判破裂,凉茶先生还可以出现在加多宝凉茶包装上,投资风险也将极大地降低,或许第二次也能赌赢。
对元媒体的无知,是一种重大的理论缺陷。加多宝王老吉的例子体现了对商品本身作为元媒体的无知。更多的现象,是体现在对“人”作为元媒体的无知,我接下来还会讲到。
商品元媒体,对于消费品来说,是包装;麦克卢汉说:“商品即信息。”精辟!华与华加了一句话:“包装即媒体”。下图展示的洽洽每日坚果在华与华设计前后的包装,在华与华前,就是完全放弃了包装的元媒体功能;华与华后,就是把包装的元媒体功能开发到运用到极致。
很多包装设计的问题,都是信息不够。设计是为了和购买者沟通,你都不提供信息,怎么跟人沟通呢?但是,就华与华设计的洽洽包装,还是有人反对,认为左边的包装更“上档次”,而且特别反对我们设计的红色斜拉绶带,认为太LOW。这种心理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你越是不言不发,对人爱理不理,你就越“高档”,反之,越是热情,话很多,就越“LOW”。
我想起有一次我和一位著名企业家饭局约见,我根据华与华方法——提前到是准时到的唯一方法——提前到了。我到了饭馆楼下之后,介绍人说:“华老师,我们等一下,等他到了我们再上楼。”我问为什么呢?他说:“这样显得咱们比较有身价。”我说,我没那么自卑,我约任何人见面,当然都要尽量先到,他到了,我下楼来接他才更有礼貌呢!我要什么身价!我缺吗?
一些对设计的讨论,大概也跟这种吃饭应该谁先到的小心眼差不多。所以,我说我如果不能先成为弗洛伊德,就做不了策划大师。因为人们可怜又可笑的心病太多!
椰树椰汁的包装,是把包装的元媒体功能发挥到极致的标杆案例,我实在是佩服!这也是被所谓“设计界”诟病最多的包装。因为“设计界”不懂设计。
商品元媒体,对于门店来说,是店面,包括店招、店面和店内。华与华服务的连锁店客户非常多,大概总门店数量有超过5万家。我看发展趋势,过不了几年就超过10万家了。所以我们对门店的元媒体开发有非常多的经验。连锁店企业的元媒体本能和经验往往不如快消品企业。因为快消品企业在别人的门店做生意,每一个位置都寸土寸金,机关算尽。而连锁店企业呢,整个门店都是自己的地盘,反而不敏感。在本书后面的门店持续改善部分,我会有很多这方面的讲解。这里先看一下下面这张图,就是蜜雪冰城的门店在华与华前和华与华后的对比图:
华与华前的门店,是静默无声,不发一言;华与华之后,就热情似火,连珠炮似的在对消费者说话。前者完全放弃了元媒体功能,后者把媒体功能运用到极致。
华与华要求所有设计的东西,都要“可言说”,一定要能用口语描述出来。比如蜜雪冰城之前的品牌标识,就不可言说,华与华设计的,就可以言说:“一个披着红斗篷的雪人,带着王冠,手拿权杖,权杖头是一个冰淇淋。”可以言说,才能被转述;能被转述,才能发挥出另一个元媒体——人——的传播功能,才能形成播传。
作为元媒体的人,包括三个群体,一是我们自己和员工,二是消费者,三是所有人。首先咱们自己是媒体,不仅仅是企业家IP,所有员工都是媒体。所以,我们的广告语,必须是自己人愿意说的,在工作中说了对他有用的,他才能发挥元媒体功能。其次,是消费者,华与华方法消费者的四个角色理论——受众、购买者、使用者、传播者——关注的是发挥消费者的传播者功能。还有第三个群体,就是所有人!不是我们的消费者的人,我们也要对他们传播!因为他们是我们可以运用的元媒体,而且是免费的。
不是汉庭酒店的目标消费者,他也会替我们传播“爱干净,住汉庭”;不是固安工业园区的目标客户,他也会替我们传播“我爱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不是蜜雪冰城的目标消费者,他也会唱“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
所以,对目标消费者传播,是营销传播理论的重大缺陷!
我们一定是对所有人传播,如果劳斯莱斯只有开劳斯莱斯的人知道,就没有人愿意买劳斯莱斯了。华与华也不能只对企业家群体传播,而是要对所有人,特别是要对少年儿童传播,因为他们不仅是我们可以运用的元媒体,而且是为我们的下一代培养客户。
人们把广告分为效果广告和品牌广告,在理论上是荒谬的,本质上还是心理问题,是一种贪心带来的短视和近视。很多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都是心理缺陷和人格弱点而已。
由于运用“人”这一元媒体,我们也就改变了流量漏斗模型。华与华认为,流量模型不能是一个单向的漏斗,而是一个循环放大的生态。这就是华与华流量循环模型,如下图。不管他是不是我的消费者,不管他是否购买,我都要把他转化为我的传播者,把流量循环再倒上去。下一节,我们就讲讲华与华方法的流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