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这么拼命努力,却只是依旧工作应付不过来,生活单调,无法实现相对的经济和时间自由。这其中不乏向优秀的经验效仿的人,他们读了很多书,知道技巧和方法,而且很努力,但就是依旧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1. 无限制的输入,却有限的输出
简单讲,就是学了很多的东西,却没有真正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体系。就好像一个人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记了很多笔记,粉条缕析,但是下课后呢,却把笔记扔掉了,没有系统的整理和回顾。人的记忆是有限的,重复记忆的目的就是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内在知识,不会再被其他的事物如时间剥夺出去。
在学习新领域的时候,有的人上手确实要快的很多,有的人确实要慢一些。大量的资源和知识迎面而来的时候,一方面自我调整加快步伐接触,另一方面则是在自己最大的能力范围内最快的时间内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把错综的事物在自己的知识地图中安放。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快的接触接下来的知识,并加以利用。打个比方,我学习不同的算法,这几个算法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作用不同。培训者可能给你讲述了各自的算法,也讲解了联系,听者似懂非懂。但接下来更重要的一环便是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建立有效的输出,即转化为运用算法的产出。怎么内化呢?简单点,就是自己在自己的逻辑地图中安插不同的算法,明确各自的功能,然后将彼此联系在一起。可以在思维的沃土上自我冥想,也可以拿笔画,别人讲过之后自己务必再咀嚼一番,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自己的输出。而一旦这种输出建立起某种逻辑和思维,我们便可以容易的接触新的事物,因为很多事情原理是相通的。现在你所看到的反应快的人或许就是得益于这个体验。
2. 一旦开始,绝不拖延,保证最大限度的实施
要想让自身最大程度的提升,不可避免要多接触多学习多实践,但是事情一多,如何才能保证每个模块都尽全力高效的完成呢?是的,杜绝拖延!有多少人有很多完美的计划,但最终付诸东流,很大原因就是拖延。我要今晚完成这部分的工作内容,时间设定为2个小时,是可以实现的。当电脑摆在面前,是不是又想去一下洗手间,想刷会朋友圈看看大家的状态,想听会音乐,想休息一下。暂时的满足却隐藏着更大程度的焦虑和自责,因为事情一直在那里,不曾被完成。
打败自己的拖延症,不肯短时间内吃苦,这也是懒惰的一种表现吧。要想成为一个精英,一个优秀的人,卓越的时间管理和高效的行事风格是必须的。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优秀的人之所产出高,那边是单位时间的效率高,事情都会主动和高效的完成,并且可以将节省下来的时间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爱好,是一个良性循环。起初的阶段或许艰难些,但坚持下来肯定会有成效,也会有成就感。或许可以把我们拖延的事情当成“刷剧”,边做边给自己心理暗示,这种感觉挺好,刷剧的舒适心态就好啦。只是小小的建议,不一定对读者适用,
3.找准方向,成为T字形人才
优秀的人并不是方方面面都优秀,而是至少在某一个领域达到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当然不同的人的精力能量存在范围差异,但总是有限的,所以如何将有限的时间分配好变得尤为重要。这就是大家所说的T型人才。上面的横线代表人需要视野广阔、各方面都有所了解。下面的一竖代表每个人需要至少在一个方面有所精通,做到别人所不能达到的高度。当然如果能够成为TTT型的人才更好。
一个人如果太过专业,而对生活中的其他领域一无所知,未免太过无趣。比如一个人研究诗歌,你和他谈美食谈电影谈人工智能,而他一无所知,只是绕来绕去,最终又回到了诗歌上,是相当的无趣和乏味。而一个人,如果对很多事情只是浮于表面,那就没有深刻和精准。之前遇到过一个师兄,便是典型的大而不专,对本职工作科研试验并不上心,做事粗糙;对计算机感兴趣,但并没有特别精准的了解,说到专业一点的计算机语言并没有掌握多少;对摄影感兴趣,但是稍微专业的摄影知识比如长时间曝光、修图仍然不知晓。这就是典型的横杠型人才,对很多事情不专业,也是个人发展需要特别注意的,因为这种类型的人可以轻易被别人取代,无法立足。但是太过专业的人,虽然无趣,但倘若有相应深刻的技能,是可以做到无法取代的,仍然有立足之地。
读的再多也无用,最重要的是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立刻执行,并争取成为至少一个领域的精英。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接踵而来,只要找准方法,逐个击破,总会有豁然开朗的时候。即使命运不济,无法成功,但至少我们从来不枉这一生。没有鸡汤,只想告诉亲爱的你,快乐的时候享受快乐,悲伤的时候静静处理,踏实的走每一步。努力走好每一步,我们会成为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