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思想的当代大学生,偶尔质疑一番前人留下的“老人言”应该算是正常的吧。譬如《三字经》中所说“人之初,性本善”并不能让人信服,反之,我更倾向于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一说。
自从第一次听闻“人之初,性本恶”,就一直对这句话有种很强烈的共鸣。如果人类从出生开始就是善良的,又何须接受启蒙教育,何须父母长辈告知什么是可为的,什么是不可为的?又或许,人之初,性善或性恶,只是一个真实存在但又永恒对立的辩题罢了。因为有些人从小生长在一个单纯的环境,但步入社会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心性变坏,于是便有了“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而有些人因小时候心智不成熟,待长大后,懂得事理,便会明辨善恶,于是就有了“人之初,性本恶”。根据我这将近20年的成长经历来看,我,应该是属于后者这类人的。
几曾何时,我也是个不懂世事,行事乖张的小女孩,如今,却也变得有些“老油条”了。应该不是每个人都像我这样吧。虽然偶尔也还会任性,却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了,也许是寒暑假打工的经历,让我在社会的大染缸中浸淫下变得深谙世故,对于一些离奇古怪的事情也见怪不怪了。而在大学的经历,由于目前处于大一阶段,学业压力还不大,感触也不深,所以暂且不谈学业。然而,遇见的人就让我深有感触啦。
有些同学可能学业上成绩并不怎么优秀,甚至入学分数只是打了入学分数线的擦边球而幸运地进入大学。但他们却见识甚广,在某些事情上,他们有独到的见解,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思维灵活,并不像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中出产的呆板迟钝的僵硬学生。嗯,这是我追求的一种发展方向,成为一名理解能力强,思路清晰,头脑清醒的骚年,比如《请回答1988》中的成宝拉,撇开她的性格不讲,她在学业上,当真是算得上当代学生的楷模。她勇敢果断,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清楚什么对的,什么是错的,干净利落,总之,优秀学生所具备的优点,在她身上都能找到。
还有一些同学 ,就拿我舍友来说吧。她呢,该怎么形容呢?容我思考一下。通俗一点说就是她的情商比较高一些。再说细致一些就是,她有一颗博大的心,有容人之量。有思想有内涵的她,对于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总会一笑了之,在豪放包容的性情中,对一些原则上的事情把握得进退有度。这些处事方式是我在学习求根公式的同时,也渴望在成长路上与她共勉的。至于能学几成,谁又能知呢?边走边学嘛,毕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
其实,应该有许多人都如我一般,由从小不懂事理,一路借鉴,学习,直到真正地成为一个“好人”不是吗?然而,在思考了一些人的性情品性之后,我不禁会问自己:“我,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一瞬愣怔之后,在思考是否应该剖析自己的这个问题上,我决定放弃。因为这个问题着实显得有些无趣,毕竟我还没真正成为一个“好人”不是吗?不过好像有一句歌词能够确切地形容我哦。歌词是这样的:表情迟钝可能是因为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