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叫不紧张”的故事
“紧张”是人们在压力下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记忆中最深刻的应该是赵本山大叔在央视春晚小品《我想有个家》里,他饰演的“赵英俊”在正式录制节目时,第一句开场白“我叫不紧张”,让人想一想这也许就是紧张状态下的自己。盘点一下这些趣事,还真的让人在捧腹之余有所收获。
听父母讲村里比较经典的“紧张”故事发生在“某某”期间。我们村当时“造反派”夺权,斗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李某某当了村革委会主任,领着大家一起学习某某某语录。第一个他开始领读,紧张地只是用手摸裤裆,越摸下面笑得越欢,眼瞅着他的汗水哗哗地从脑门上往下淌。最后真被逼急眼了,把《红宝书》往头顶上高高一举,大喊一声:“某某某他老人家祝我万寿无疆!”这时下面不敢再笑了,一起举起《红宝书》高喊:“祝某某某他老人家万寿无疆!”可怜他这村革委会主任就干了一天,但却落了个外号“大裤裆”。
大学生毕业实习也经常是个笑话百出的过程。听上级的学兄讲,作为师范毕业生上讲台试讲是个必备环节,有个平时少言寡语的学兄天天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后来得到一个诀窍,要提前准备一块手帕,在紧张的时候可以用来擦擦汗,有利于缓解紧张情绪,可正是因为这块手帕才成了这次笑话的重要道具。
这位师兄登上讲台后,一瞅下面一个一个密密麻麻的小脑袋就眼晕,摸了摸兜里手帕还在,算是有了点底气。还算不错,写满了一大黑板没有太大失误。拿起黑板擦把前面擦掉,顺手把黑板擦放进了兜里,把手帕放到了教案上。然后想掏出手帕擦汗,却掏出满是粉笔灰的黑板擦在脸上乱划拉,下面的孩子们开始哈哈大笑。下面越笑,他越紧张地用黑板擦擦脸,把脸上抹得左一道右一道,就象个花老虎。坐在后面听课的带队老师实在忍不住笑,赶紧上前来救驾,算是留给这位师兄一次终生难忘的印迹。
现在“凡进必考”,公务员、事业编、各种招聘,考生最害怕的就是临场紧张导致发挥失常。这十多年来我进行这方面的心理辅导调试,共一百多人录取率在90%左右,梳理一下如何避免发生这些“我叫不紧张”的故事,也许对您有所帮助。
一是加强平时积累。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要想给人一杯水,必先准备十桶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平时功夫都用在工作之外,请客送礼、溜须拍马、架设天线无师自通,热衷于追名逐利,对本职业务开展、全局大势、长远发展肚中无货、一知半解,最后一句话自嘲地归结为“人哪儿有这么全面的!”即使官做得再大,也是个庸官昏官糊涂官,关键时候汇报工作不紧张才是怪事。人活在世界上,要有钻研苦读的韧劲和恒心,要有把工作当学问做的呆痴之心。真如此,你的能力水平会永远超越你的现有岗位,何来“紧张”二字?
二是做到无欲则刚。人的紧张往往出于对更高更理想职位的渴盼,面对着决定你前途命运的上级领导、众多考官就会自觉不自觉紧张起来。我曾经看到过胳膊、腿一边“顺”字往前迈的考生,那真叫紧张到了极至。官位不压人、考官不吓人,都是因为自己的欲望打倒了自己。曾经有位乡镇的书记在全镇大会上就保持稳定问题大讲特讲,那是要坐到桌子上开骂的气势:“你们每个人都要在全县‘两会’(人代会和政协会,作者注)期间保持高度稳定,就是说要在开‘党代会’和‘人代会’这‘两会’期间,谁出问题我免谁的职。成天不看书,不学习,不讲政治,怎么能够干好工作!”台下的人谁也不敢笑,整个乡镇谁敢说他讲错了,人家那真叫“不紧张”!不看稿子讲仨小时不带重样的。但我却有次见他对着比他年龄小很多的县长汇报工作时,也是毕恭毕敬,唯恐哪句话说错了,紧张地一个劲看手里的笔记本。
我在辅导中一般先给考生泼冷水,讲明白这只是一次机会,更好的机会都在下一次。使考生彻底放松,明白只要正常参与发挥,成与不成都不是遗憾,实践证明效果非常明显。
三是进行反复训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能生巧”是克服紧张情绪的不二法门。除去那些天才人物之外,大部分人都得益于平时训练。干部使用讲究培养锻炼,经历就是财富,根深才能叶茂,见多才能识广。考试不打无准备之仗,考生必须事前进行反复训练,一遍就是一遍的收获。
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真正的不紧张来自于内心的强大,来自于日常的修为,来自于知识的积累。
黄其军
作于2019年元月3日(古历十一月廿八)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