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与女儿一起出去,看到一辆车子因为乱停车被交警贴罚单了,女儿很细心,看到罚单上的车子颜色与实际不符,明明是一辆黑色的车子,交警却在蓝色上打勾了。这是她第三次发现了,也是有意注意。因此,她下了一个结论:交警是色盲。然而,我戏与她争辩,如果一开始这种黑颜色就叫做蓝色的话,他就没错了。因为每次被她发现的罚单,总是把黑色的车子写成蓝色的车子。而且很多色盲不是因为分辨不出什么颜色,是因为他们从小说没有得到颜色的教育,特别是绿色和蓝色,常常有人分不清楚这个颜色叫法而把他们说错的。
于是我们俩玩起了颜色互换的语言游戏来。我们把看到的黑车子都说成是蓝车子,把看到的蓝车了都说成黑色,看到一辆黑车子过来了,我们偏说是一辆蓝车子过来了,女儿看到一辆黑黄相间的,就取笑说:蓝黄相间,那车子的搭配多俗气呀。说着说着,感觉特别滑稽。晚上吃晚饭的时候,女儿突然让老公把那个“蓝”杯子递过来(实际上是黑色的),老公愣在那里了,我与女儿相视而笑,这样颜色转换好像变成了我们母女俩的暗语。
由此想到了语言的确定,我们把这种颜色定为黑色,把那种颜色定为蓝色,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学很多观点是把语言看成一种结果,也就是确定下来的语言,那么它可能就定死了的。而现代语言学也有认为语言是一种机制和一种生成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那么,蓝色有可能会有其他的称呼?就如对车子或手机的颜色,我们往往加上一些名词进行修饰,如前两天有人让我哥帮忙买手机,他指定要钻石灰,而不要琥珀金。而且还解释说钻石灰适合于成熟男人。
对于颜色的内涵,确实我们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如水生木,色青,指向东方;木生火,色赤,指向南方;火生土,色黄,指向中央;土生金,色白,指向西方;金生水,色黑,指向北方。中国人主张融合,将五行、颜色和方位融合在一起。如读到“匹马黑貂裘”、“马上琵琶关塞黑”自然而然的感觉就是北方的生活。
蓝色,则特指蓼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见青色也是属于这个色系的。当然还有碧、苍都是。如柳永的诗句:“烟消蓝光碧”,用碧来形容蓝光,有晶莹剔透之感。宋代一诗人向滈有一句诗“碧纱窗外水挪蓝”,感觉比白居易的“半江瑟瑟半江红”更有动感。蓝色在古代是低级官员和儒生的衣服颜色,古人等级制度非常强,颜色也不能乱用,特别是官员在正式场合,穿错了颜色是掉脑袋的事情。
黑色则是尊贵和庄重的颜色,秦朝就特别推崇黑色。以前卿大夫级别听朝时的正服或者国君和大臣朝贺时的礼服和祭服就是用黑色。我们在葬礼时穿黑色,可能是缘由这吧。
颜色的文化知识、诗词名句也特别地多,真可以做一个课题或者拓展课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