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定人群的刚需。
一个好生意,一定要能清晰的定位出有刚性需求的目标服务人群。虽然这个人群未必直接买单,但是只要是刚需,就有变现的空间。比如,对于跑步爱好者来说,运动装备就是刚需。对于混迹高端社交圈的人,名牌手表和名牌服饰就是刚需。
2.客户需求的增长。
如果一个特定人群的规模足够大,那么他们的刚性需求基本上已经由很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了,留给后来进入的企业的空间非常有限,通常创业者的机会来自两个方面。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技术的变革催生新的特定人群。新出现的人群一定有新的需求,这就是机会。比如二胎政策放开后,新增大量的母婴数量,所以产生新的机会。二,需求已经存在,但是新的技术变革和环境变化产生了新的新的需求。比如因为无人机数量的大量增加,政府,公安等产生了新的反无人机的安防需求。
3.现有的方案不足。
如果一个群体的需求如果说已经有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就没有必要去取凑热闹了。新的进入者,如果想通过更好的产品来颠覆市场领先者,成功的概率很低。因为客户的转移成本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没有3倍好,什么都改变不了。没有10倍好,什么都颠覆不了。正如李善友教授所说的,与其更好,不如不同!现在现有方案不足的市场去切入,会减少很多竞争的成本,最佳!比如在小型机时代,比尔盖茨切入个人电脑,就是典型的例子。
4.高频或者高价。
高频或者高价的本质就是客户的终身价值。现在获取客户的成本非常高昂,获取一个客户你最终能赚多少钱,是生意和怀生意的分水岭。使用频率或者单价高,至少要占一项才能成为好生意。最好的生意是使用频率和单价双高,特别是时代变革产生的双高需求。房子产为什么赚钱?因为房子几乎算是一个家庭一辈子最大的支出!为什么百度,淘宝,美团,这么高的市值?因为他们的衣食住行,信息获取,是高超频的需求,也是生活中最大的支出!比如医疗美容,也是双高产业。
5.市场格局未定。
如果行业已经有了一个明显的老大,这个时候要谨慎进入,因为格局可能大致确定,进去的成功率太低。
6.有难度有挑战。
曾国藩还有一句话“久利之事勿为”,如果一个事情持久的高利润,那么这个事情一定不可持久!因为很多眼红的人,会进来模仿,搅局,山寨。万事万事都是阴阳具备的。最重要的是,这个事情没有壁垒,没有长期价值。另外一个角度看,一个事情那么赚钱还没有人去做,很可能是个坑。
7.指数化增长
具有网络递增效应是牛逼互联网公司的共性。他们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级的。刚开始发展很慢,很小,后来业务增长是指数级的。比如樊登读书会,比如喜马拉雅。这也是“亚马逊飞轮”的逻辑。
8.用户转移门槛。
巴菲特一直强调护城河,就是因为只有护城河的企业才具有持久性。什么是护城河?本质上讲就是用户的转移门槛。比如互联网公司易到用车,E代驾。他们都投入了很多的资金去发展了很多的客户,滴滴的带着大量的资金和品牌效应出现。他们很快就被洗劫了。
9.行业垄断的可能性
彼得蒂尔写了一本书《从0到1》,它的核心逻辑就是:要想赚大钱必须垄断!腾讯是垄断社交,阿里是垄断电商,谷歌垄断搜索。。。。 为什么呢?垄断的利润可以超出非垄断者的利润好几倍。在资本市场垄断公司也有很高的市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