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着渊博的知识,涉猎各种图书著作,但同时在别人眼里又是自私冷漠,没有任何同理心的人。他,年龄在四十岁左右,前一年,妻子因意外车祸离世。他,在小岛上经营这一家利润并不丰厚的书店。在没有发生这些故事之前,他就这样重复性的驶向人生终点。他,是一个如此普通而枯燥的人,没有什么坏心眼,对这个世界也没有太多的兴趣。
他,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最近又被学校开除了,这个时候的他仅仅十二岁,是的,他还是一个孩子。麦田守望者绝对不是写给一个二十岁的小孩看的书,在那个阶段的你可能什么也看不懂。他,内心厌倦而鄙视这个虚伪、“假模假样”的成人社会。他,五门课程不及格,仅仅对英文感兴趣。他,内心再怎么放荡不羁,但终将是一个善良的人。
岛上书店在平凡的故事中讲述了两个深刻的道理:人生没有一个有兴趣的目标,那么将毫无意义。爱是驱动人类社会的原始动力,爱成就了我们。
麦田守望者在两天的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中讲述了另一个道理:这个虚伪的世界,见鬼去吧,还我一片宁静。
这两边是美国的畅销小说,我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没有办法拍成电影,因为这里面并没有什么太多扣人心弦的情节,也没有什么辉煌历史的展现,在道理之外的就是平铺直述,一盏灯,一座桥,一些人而已,这种小说又怎么可能拍成一部精彩的电影呢?文艺片注定无法战胜好莱坞爆米花大片。
麦要胜过岛,在于麦的真实感远远强于岛。麦把你带入了书本的世界里,与他保持一直的节奏,场景一幕一幕的切换,由于它基本没什么时间跨度,除了现实存在的当下就是作者的回忆与思考,因此整体显得格外紧凑,应该是写作手法外加故事时间背景胜出吧。岛,没有给出一种连续的时间感,也没有像《解忧杂货店》那样精心的时间反差安排,因此显得有点漫不经心,迟暮花开,爱上一本书的必然是你有了与书一样的体验,岛,写作手法有一些变换,在很少一段时间内你并不清楚他是一本什么类型的小说。知道J.A frank彻底收养小孩并改变人生态度之后,人生要的是一个目标。
在豆瓣上看到一篇书评,“麦,读晚了,这时没什么用了”,数了数自己的年龄,是不是也晚了,世界观是不是也定型了,对这个世界,这个国度、这个社会、这个圈子已经定型了呢?回头再看看麦的作者,selinger,他的这本书绝对不是写给十八岁的小朋友的,如同《小王子》一样,他的受众是写给所有的成年人,因为只有经历了那种无聊的虚假寒暄、假模假样之后你才能明白主人翁是何等的郁闷而空虚,遭受着青春期性早熟与现实社会虚伪的双层“迫害”,只有经过这段的人才能明白,谁有可以无端的跳过着一段了,也许能够做到的仅仅是提前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