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头:
今天想讲一个让人稍有沉重的话题,关乎“孝”字和“孝子”。很想知道大家对于这两个词有什么样的定义?也许生活在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经济收入,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社会环境,会影响每一个人对于此的定义。
一.
小八是我多年的好朋友,从小一起长大,在毕业之前我们几乎形影不离,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天,不管提什么话题,我们总能站在同一战线,以至于我到现在还在感慨,人生难得有如此挚友。
小八的父亲是我们当地某公司老板,身家不菲,算式我们当地的上流社会人士。和财产富有成反比的是他待人的态度,谦逊有礼,低调和蔼,任何时候跟他说话,他总是带着一丝微笑,微微侧头仔细的做一个倾听者。在我跟他多次的接触后,我可以肯定的说,这不是他待人所展现出的礼貌,而是他刻在骨子里的性格和教养。
小八的爷爷八十岁高龄,身体还算不错就是腿脚和耳朵不太好,永远杵着一根红木拐杖挂着一个助听器,见人也和小八爸爸一样,笑眯眯的,一笑起来满脸的皱纹,却让人感到无比的慈祥。
每到放假,我们两家就会约着出去玩,不管去哪里,去多远,小八的爷爷从来没有落单过,我清晰地记得。
初中毕业那年,我们两家约了一起吃个饭,庆祝我和小八同时考上了我们那儿最好的高中。当然,小八爷爷也去了。相比酒席间大家的祝福语,我记得更清楚的是小八爸爸对小八爷爷从细节行动诠释出来的孝字。下车亲自背父亲下来,进酒店先安置腿脚不便的父亲,点餐避开老人家不爱吃的东西,席间没有抽过一支烟,任何一位老人夹菜时都默默地按住转盘,吃饭途中时不时给父亲擦擦掉下来的饭粒,茶水没有了马上亲自盛上。这一切的行为自然自如,没有一点在外人面前表演的成分,而小八爷爷貌似也对此习以为常。这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甚至我们会觉得这很正常,难道不该这样子对待父亲吗?但要知道,以小八爸爸的身份财力,他完全可以请人做这一切,可他依然选择默默地为他父亲亲自尽孝,因为在他最深层的意识里,百善孝为先。这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小到不仔细根本不会发现和在意,做这些不会花费我们一点金钱,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更多情况下,我们扮演的是一个巨婴,一个把父母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的巨婴。 饭后,我母亲夸小八爸爸真孝顺,是下一代的好榜样,小八爸爸还是一如既往地的谦逊,笑着回我妈妈“我父亲当年也是这样子对我爷爷,这算不上孝顺,只能说是为人儿女应该做的事情”。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
佛家都说高龄老人就是活菩萨,或许小八爸爸今日的家大业大正是他父亲这尊活菩萨保佑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