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两本与台湾有关的书,一本是《我们台湾这些年》,一本就是吴念真老先生的《这些人,那些事》,还有之前给我留下极深印象的《台湾爸爸,纽约妈妈》,一个活生生有血肉、有大事件和小人物的台湾,跃然眼前。
一直很渴望去台湾,如果说大陆是被亲爹亲娘一手带大的乡下小儿,台湾则是被远方亲戚带走去城里抚养的同胞兄弟,两人惊人的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却又截然不同的命运。小时候的自己,知道和了解台湾的第一个窗口是三毛和琼瑶,是林青霞和邓丽君,因此对台湾太多太过于浪漫的想象。
而如今手头上读的这些书,让我看到更真实的台湾,一个剥去锦衣华服后和我们一样血脉相连的台湾。吴念真老先生被誉为“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在没有看到《这些人,那些事》之前,已经看到他的文章片段在朋友圈里流转,读过的便不会忘记。他写了很多厉害的剧本,《恋恋风尘》、《悲情城市》,《多桑》,《鲁冰花》、《光阴的故事》。
吴老可真会讲故事,据说,他小时在矿村长大,在那个年代,从小就会听到各种骇人听闻的故事,矿工们会聚在一起,讲一个当兵的到东南亚去打战,如何死里逃生,如何把阵亡战友的手砍下来,把肉烧掉,把手骨随身珍藏带回台湾。
而他生活在矿村,自己亦是矿工的儿子,这种生活本身就充满了那悲怆,很多工人不知道哪天下了矿井就再也出不来了。矿村的人们多不识字,上到四年级的他就被村里人知道“作文好”,找他写信的源源不断。邻居们拿着信纸和信封,把要写的事情交代一遍,由他代笔。他因此听了许多家庭的家长里短和私密故事。这对他的写作不能不说是一种历练。许多收信人文化也不高,收到信之后要找人代念,因此他写信,需要尽可能简洁凝练通俗。
所以吴老真的是非常会讲故事,他写人记事,没有多余的形容词,没有大段的特写,近乎白描,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却那么生动立体。他写的人,无非是和父亲一起工作的矿工,矿工家属,矿工的阿妈、矿工的孩子,阿婆、阿公,在部队服军役时的战友,有的故事非常残酷,却总有温暖。不知道他这样好的文笔,跟他是一个导演和剧作家的身份有无关系,文字里画面感很强,就像在看一帧帧小的电影。
想到那个写《穷时候、乱时候》的老婆婆,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是,都那么会讲故事,故事讲得生动无比,却只用最简洁、最生活的语言。不同之处则是,姜淑梅老婆婆是在讲自己亲历的事情,吴老则像是一台老摄像机,不知道放在哪个角落里了,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按下了录制键,等到多年之后回放,是一段段发黄却如在眼前的电影片段。电影里的人,早不知去向,看的人,则早已掩面泣不成声。
吴老读完初中就辍学了,后来去台北打工,也许是因为心中有股热爱,让他攥住了命运之绳,没有坠落。他工作之余攒了钱读夜大,后来慢慢走上编剧和广告创作人的道路。他身边也有和他一样的朋友,十几岁就被迫辍学,在修车店或者哪里学徒谋生,他们慢慢都七零八落在了命运和时代的洪流里。这些故事里的人,看似微不足道却也曾心怀执念、带着认真的愿望热切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吴老把他们记录下来,这些微小的人,这些微小的事,一笔一画,小心翼翼地存放在文字里,似乎这些人的存在因此有了某种永恒的意义。
书名:《这些人,那些事》
作者:吴念真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推荐指数:满满的真情,五星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