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带来四本特别有趣的书——《胆小别看画》。日本大冢美术馆归来之后,我觉得自己应该补一补艺术史与艺术鉴赏方面的知识了。面对如此浩瀚的伟大艺术作品,浮于表面的理解与欣赏未免太让人感到遗憾了。
于是,回国之后,我或买或借找来30几本艺术鉴赏类书籍,同时搜罗各大名家艺术史音频,打算进行主题式研究。一是想把从小缺失的这一环节补上,二是希望将来带两个孩子去逛美术馆的时候,能够让她们感受到人类艺术的伟大。
中野京子的《胆小别看画》便是这个主题书单中,让我最为印象深刻,也是最有特色的一个系列。作者中野京子,主攻德国文学、西洋文化史。曾从事德国文学翻译工作,目前为早稻田大学讲师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学者型作家。
2007年以《胆小别看画》系列作品第一部进入公众视野,随即走红。2008、2009年又相继推出该主题续作。2010年录制NHK电视台的艺术类节目《从“恐怖绘画”中解读人性》,颇受好评,同年推出同名作品。(即此次中信出版社推出的套系第四册)。如今中野京子已是日本最炙手可热的艺术普及类畅销书作家。该系列第一册的单行本已经15次加印,文库本8次加印。第四册也加印11次。
如今在日本“恐怖绘画”这个关键词已不单单是畅销书系的主题,电视台艺术普及类节目吸引观众眼球的话题。在大冢美术馆,我也看到了以“恐怖绘画”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展览预告。目前,展览细节尚未公开。不知届时出现在书中的几十幅传世名画中哪些会飘扬过海,运抵东瀛,与观众见面。想必中野京子也一定会从“恐怖”主题再出发,为读者揭秘另一些名作背后的故事。
在“你好阅读”七楼和晓娟姐聊天的时候,我提到这个轶事并谈及此次日本之行的爱与遗憾。晓娟姐当即说,你来给孩子们上一堂课,谈谈这个话题吧!我几乎没有迟疑,立刻答应下来,我想给孩子们讲一讲我的感受与经验,如果能够激发他们对于艺术的兴趣,可能就会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在这节课上,我问了孩子们日本之行中有哪些爱和遗憾,我告诉孩子们遗憾其实也是一种美,它让我们对于未来怀有期许。这种美会一直牵动着我们,直至下一次成行。我告诉孩子们从日本回来之后,我的爱和遗憾——看到这么多伟大的画作,却不知道它们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不知道如何去欣赏它们。我分享了主题阅读和研究进展(我的行动),那些已经读过和准备要读的书,它们有什么特点?我为什么要去读?我如何找到它们?
在北京机场,晓娟馆长送给每一位学员一本《我的第一本艺术启蒙书》,上面为每一位小朋友写了一段寄语,不仅回顾了这7天旅程中他们每个人独特的表现与精彩的瞬间,更将最美好的祝愿连同艺术的种子一起深埋在每个人的心中。
曾经一度非常火的两本书,作者佛朗索瓦兹·芭布·高尔是法国艺术史学者,在索邦大学与卢浮宫美术学院接受了完整的艺术史教育,之后成为艺术史教授。她也是专家型作者,但是她排斥精英主义的美术教育,致力于为大众开启通往绘画艺术之门,为此创立了“如何欣赏画作协会”(CORETA)。这两本书我买的很早,一直没有认真去看,因为文字上仍然相对专业化,分析性描述多于故事性的讲述。但这两本书是以绘画中的意象作为切入点,这一点对于理解西方绘画元素非常好!
艺术网红顾爷出的两本书,轻松有趣,以调侃性的语言为主,也为很多专业人士所诟病。但是能够让绘画艺术广泛传播,让更多人关注美,欣赏美,通俗化的努力我们也是应该肯定的。这本可以和《如何看懂一幅画》补充来看。
这本书为你介绍了世界上最贵的50幅名画以及拍卖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作为名画的一部分提升了画作本身的价值。
如封腰所写,《加德纳艺术通史》是全球最畅销的艺术史,也是中文版中最具有性价比的艺术史。它和《艺术的故事》、《詹森艺术史》并成为“三大艺术史”。
久闻大名的艺术史,贡布里希用通俗晓畅的语言和世人讲解艺术的故事。这本书是购物车中的常客,价格总是降不下来。
三大艺术史之一,“板砖”级别的艺术史,防身武器。
宫下规久朗久负盛名的作品,据说在日本大卖,感觉和中野京子的书差不多。可以看一看。
外国资深艺术发烧友教你如何参观美术馆。
介绍这些书的时候,很多小朋友最感兴趣的还是中野京子的《胆小别看画》,她们想看又不敢看,越不敢看越想看。发现这个有意思的现象之后,我在为大家解读达芬奇名作《蒙达丽莎》、《最后的晚餐》和维米尔名作《带珍珠耳环的少女》的时候,故意运用讲悬疑故事的方式,每当讲到关键时候,就问大家“你们知道后来怎么样了吗?”孩子们睁大了眼睛,满怀期待地问:“老师,快说,怎么样了?怎么样了?”看着孩子们的兴奋劲儿和期待发现的表情,我忽然想到毕加索说的一句话:“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的像一位大师,但我却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地像一个儿童。”
孩子们的好奇心真是无穷无尽的,关键看我们如何能够切中肯綮,充分激发调动。虽然我们已经从日本回来了,但是我们的艺术之旅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