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铺导读:
在我们印象里,年俗似乎是那些过时、无趣、只有老年人才上心去做的事儿:祭灶、守岁、拜年、祭财神、逛庙会......
文 | GQ实验室 授权发布
现在的年轻人恐怕是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了。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漠不关心,也不是对仪式感缺乏敬畏,只是我们好不容易可以有个长假,如果不赶紧睡个昏天暗地,怎么可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应付七大姑八大姨、熊孩子、别人家孩子的连番攻击。
然后“智斗亲戚”、“生擒熊孩子”、“巧怼媒婆”、“扫五福”甚至“春节加班”似乎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的“新年俗”。
其实,本来就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年俗,做的人多了,也就约定俗成了。我们盘点了12个这些年日益蔚然成风的新年俗。有了这些新年俗,年味儿好像还是挺浓的。
01
旧年俗:贴春联
新年俗:立Flag
从前过节是在门上贴对联,寓意新年新气象,比如:
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下联: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
横批:欢度春节。
现在人们流行立新年 Flag,“不减十斤不换头像、“今年一定找到对象“、“健康作息不再熬夜”等等。虽然这些 Flag 你去年春节的时候已经立过了一遍,但也没关系,Flag 这东西,常立常倒才能常新嘛。
02
旧年俗:放鞭炮
新年俗:打嘴炮
从前是跟着亲戚家的哥哥姐姐扎堆下楼放鞭炮,比谁的烟花更有趣、更持久。
现在因为禁放烟花炮竹了,和亲戚打嘴炮就成了休闲娱乐的好选择,不比谁的道理更足,就比谁的气势更强。
起来!被压迫的年轻人!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枪林弹雨,让吹牛互怼成为你新的武器!如果你招架不住,那么你可以选择以下三种防御神器:
您说的对。
可不是吗?
要不,请展开讲讲?
03
旧年俗:穿新衣
新年俗:穿花袄
过去春节前后,商场大打折扣,全家出动齐购物。此时让爸妈给自己买一件好看又昂贵的新衣服是再合理不过的事。
现在春节不流行穿新衣服了,妈妈为你准备好的土味大花袄棉衣可以穿一整个春节,配上一双棉拖就能直接下楼逛超市了。毕竟大城市回来的,什么衣服都能 hold 住。
以前城里的 Flora Fu 春节期间总会在朋友圈神秘消失,现在不会了,穿着大花袄自拍都能打造出“时髦青年付春花微服私访”的隔离感。
04
旧年俗:发压岁钱
新年俗:发封口费
过去是大人给小孩发压岁钱,寓意驱邪镇恶,平平安安。
现在是年轻人给大人小孩发红包:在被长辈催婚或唠叨的时候递上红包作为“封口费”;在熊孩子为非作歹时发红包也可以买个安静。
“都这么大人了,怎么还没有男朋友?”
“哎呀~三姑,这1000快钱您拿着,想吃点啥买点啥”。
“回家什么活儿也不干,就知道整天躺着玩手机!”
“妈,您今年耳朵怎么还空着呢?走我带您去买个金耳环。”
“噼里啪啦叮叮咚咚哐当哐当!”
“大侄子,200块钱拿走去买麦当劳吃。”
俗话说得好,春节期间没有一个红包解决不了的家庭矛盾。如果有,就发两个红包。
05
旧年俗:带爱人回家过年
新年俗:带老板回家过年
以前恋爱时,关系更进一步的标志就是春节会把对象带回家一起过年。
现在春节吃年夜饭的时候,都还在听老板发来的60秒工作指示语音,老板的声音时不时在家中响起,就像带了个老板回家过年。你妈一直以为你在和对象聊天,还跟爸爸说:
“瞧咱家孩子,管对象叫老板,人家说什么都答应,一口一个‘好的老板’、‘知道了老板’,多知道疼人呀。”
虽然对于春节还要加班,你心中一百个不情愿,但老板过年都不休息,你知道你根本没资格休息。(老板,看这里看这里!)
06
旧年俗:用相机拍一张全家福
新年俗:用软件做一张全家福
爷爷奶奶坐中间,爸妈叔姨站两边,小字辈任意穿插其间。之前过年拍一张全家福是整个春节最有仪式感的事,总要拍上好几回才能有一张成功的,年后洗出来再一家分一套。
而现在,不管人有没有到齐,你总是能用软件给全家人 P 卡通全家福,之前有脸萌、小像,今年有218汪年全家福。不用真人出镜,分分钟就能搞定。
到了真的要拍一张全家福的时候,你反而有点不情愿了。因为除了自拍,你根本不能信任任何亲戚的拍照水平啊。
07
旧年俗:看春晚打麻将
新年俗:看春晚抢答题
以前大家都把春晚当成打麻将的背景音,洗牌的时候瞄上一眼,生怕错过春晚,就看不懂网络段子了。
今年不一样,各大答题软件都出了春晚特别场,每个人都必须看得格外专心,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梗和细节,答不上题,感觉会错过了一个亿。
今年春晚还没开始,我们先来出一道历史题,请听题:
2017年春晚,Cosplay 女王蔡明扮演的人物说了哪句台词?
A:给我弄一屋子葫芦,你当我是蛇精呐!
B:你不是伞,就别硬撑着了。
C:每天让人蹬一回,每天让人蹬一回,你自行车啊!
D: 说谎话是要遭雷劈的!
08
旧年俗:听父母讲道理
新年俗:给父母讲道理
过年回家听父母讲大道理是春节的常规环节,从“待人要和气”能一直讲到“要做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你也用涣散的眼神和机械地点头在演绎着什么叫“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但现在的春节,变成了孩子劝爸妈不要轻信网络谣言,然后苦口婆心地跟他们解释肉松不是棉花做的,紫菜也不是塑料做的等等,说到最后发现谣言太多实在解释不过来,索性就说:
“二舅就是咱家网络谣言的发源地,您二老以后就记住,二舅分享的东西都不要信。”
09
旧年俗:过年年年年年年年
新年俗:过过过过过过过年
以前过年盼望着盼望着,至少从大年三十起,年就算正式开始了,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年味才慢慢淡下来。过年要过整整十六天。
现在过年都会坚守岗位到最后一天,三十那天还要在办公室发朋友圈,让老板赞赏,让那些提早回家的同事无地自容。但其实还是因为你根本不想回家过年,每天都得应付各种突发状况比工作还累。
除夕过后,这年就算是过完了。之后的每天都像在火锅里煎熬,一直熬到初六,然后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速度赶紧卷铺盖离开老家。
但心里还是会有点失落的,除了有点想念唠叨的爸妈,你已经在心里默默盘算着距离下一个新年还有多少天。
10
旧年俗:拜年式走亲访友
新年俗:相亲式走亲访友
过去春节串门是去拜年,一进门先拱手,吐出一段吉祥话的贯口: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我祝您年年有鱼,岁岁平安,恭喜发财,日进斗金,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幸福安康,大吉大利。
现在去亲戚家串门像是赶场相亲。每条大街小巷,每次登门拜访,每个亲戚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
“恭喜恭喜恭喜你啊,我认识个姑娘特别适合你。”
11
旧年俗:提早大扫除
新年俗:提早约阿姨
俗话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以前在春节前来一次全家大扫除,不仅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寓意,还能提前过个“小年”。
如今的扫尘就没那么正式了。打开 APP,提前预约保洁阿姨,哪天有空哪天扫,拿着全自动吸尘器的她让你想起了一句歌词:
“我有一支仙女棒,把房子变大变净变漂亮。”
12
旧年俗:贴福
新年俗:扫福
在你的印象里,到了春节家门上都会倒贴一个大大的福字,虽然妈妈每年都会换,但你从不觉得有什么差别。
今年你还没走进家门,就看见爸妈开着支付宝正对着门上的福字扫。过了几秒他们才发现你,回过头笑着说,
“哎呀,刚扫到福,孩子就回来了,真好。”
以前过年就是各自低头玩手机,这几年开始扫五福之后,你和爸妈除了辟谣“朋友圈养生学”之外,终于又多了一个共同话题,老爸的毛笔字特长也派上了用场,全家一起写福、扫福、换福。
年夜饭后,在美国留学的表哥也打来电话,上来就问“换福不?”,还说老外也开始集五福了,还比他先一步集齐!这时你才反应过来,原来今年还要和外国选手一起瓜分五个亿!
其实,年俗并不是个一成不变的东西,老的年俗是上一辈人的生活方式,新年俗是我们这一辈人的生活方式。谁拥有了话语权,谁就能把自己的行为习惯过成年俗。
不管是一到年关变成刺猬,还是每逢佳节被催婚,这些都是我们这一代人日常生活的高光放大。和平日一样,我们在过年的时候集中痛并快乐着,等到哪一天更年轻的一辈冲上来取代如今的新年俗时,也许我们就只能微笑着怀念当年那些打过的嘴炮、熬过去的年和扫过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