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2017年的这个时候,因为工作上遇到的一系列难题,我开始了探索之旅。
那一年也正是各种网课、微信社群和打卡群如火如荼的巅峰之年。
回数一下,从2016年底到2017年底,那一年我参加了N个社群:时间管理训练营,百天写字打卡群,百天放下手机打卡群,百日阅读打卡群,不一样的31天,个人成长营,百日生涯营,阅读营,小行星手账营,超级记忆营,蝶变新生形象管理营,护肤美肤营,百日绘画营……有的社群还不止参加了一次,比如个人成长营参加了4次,手账营参加了两次。每个月都有一到两个线上社群在参与。
除了线上社群,我开始报名线下的各类课程:XMIND公司组织的思维导图大师认证课,架子鼓初级课程,李欣频的人生创意课,趁早大学的人生规划课,还有最终让我慢慢找到人生目标的生涯咨询师系列培训课程。
2017年是我的探索年,通过这一年的各种探索,从对生涯规划的无知到好奇,到亲身感受,再到学习和尝试实践,让我慢慢的在生涯咨询领域找到了价值感:通过咨询,在自己成长的同时,也帮助了别人成长。
在2017年11月底通过了生涯咨询师的中级认证课程后,我就积极的开始去投入咨询实践当中。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群很好的来询者。怎么定义这个“好”呢?我的理解是:在咨询的互动过程中他们都非常的积极主动和乐于沟通。因为其实我是属于话不多的那类人,不管是在熟人还是陌生人面前。特别担心自己在咨询的时候,话太少,给不到对方有价值的沟通。
在实践了两个月之后,我陷入了新手咨询师大都有的焦虑:我的咨询,究竟是否能给对方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能够让他们有收获呢?学会了咨询流程的基本框架,有没有更厉害的咨询方法,让我快速掌握咨询之道呢?
这时,我发现了新精英的咨询师执业班课程招募。我心想,在新精英官网上,众多咨询
师的介绍页面中,赵昂老师的标签最厉害,头像也是排第一,他应该是最厉害的咨询师了,他讲授的执业班,肯定会有很多咨询的高阶技巧教给我们,如果我学会了,那咨询的技术不就提升很快了吗?
但是得知实战班同期的两位老师已经报名了这期执业班,我开始退缩:我还是个咨询师新手菜鸟,也没有心理咨询背景,也没有他俩那么丰富的咨询经验,会不会步子跨得太大了呢?虽然我的工作经验、咨询案例数能满足基本报名条件,但是能通过学员选拔吗?
同时,我也是个很敬畏权威的人,面对大咖级的人物,我一般都不太敢去主动沟通,如果真的参加了执业班的学习,我有没有勇气去跟昂sir说话呢。
但是,“想要成为更专业的咨询师”,这个强烈的期待,让我在犹豫了一个月之后,决定试一试:先提交报名资料,如果通过了,就去学习!
再报名截止的前两天提交了资料,没想到真的通过了!
现在,我非常感谢当时大胆尝试和挑战的自己,因为正是通过这4个月执业班的学习,让我更加笃定的在生涯咨询领域去积极的实践和探索。被赵昂老师对生涯的执着、笃定和愿景感动,被带领我们一起学习的助教老师的认真和支持感动,也被一起学习的各位优秀咨询师的对生涯规划的认同和追求感动。
通过这四个月的学习,才慢慢的明白,一个有效的生涯咨询到底应该是怎样的。
也是通过这次学习,发现自己现在在做的,恰好与自己高中时期懵懂的梦想有很大的相关度:当老师或者心理咨询师。
执业班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专业的咨询师,更重要的是去实践,多做一对一咨询和参与与生涯咨询有关的活动。
于是,我又参加了昂sir的咨询督导团、青少年生涯教育课程。
这一切,都是在我力所能及够得着的范围内,去积极的学习和探索。
去年底参加新精英公益咨询团三期,恰好和一个跟我基础班同期的咨询师分到一组,我们基础班课后基本没怎么联系,她说发现我一年后在咨询方面的成长和变化特别大,觉得自己已经落后很多了。我很开心自己这一年多的成长能够被看见和肯定。
今天恰好看到这段话,被击中了:
「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么,不要反复推演,立即去做。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赢。
因为如果不做,这件事就永远是停在脑中的「假想」,由于没有真实的反馈,诱惑会越来越大,最终肯定会让你后悔。而去做,就进入了一个尝试、反馈、修正、推进的循环,最终至少有一半的概率能做成、不后悔。」
回想自己这两年的变化,得益于我的不断突破自己,也很感谢我的领导和家人给了我特别大的支持,还有我的运气特别好,遇到了赵昂老师和薛向阳老师这样的好导师和一群互相支持的优秀咨询师。
但其实,步入生涯咨询领域的老师们都有这样一个深深的体会:本职工作和生涯咨询领域,到底改如何抉择呢?
我也一直有这样的困惑:本职工作对我来说很重要,有信任我的领导和同事,有熟悉的圈子,有稳定的收入。但是我又特别热爱生涯咨询领域的工作,特别想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进去。但是于情于理,我的本职工作又不可能放弃。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半年多,
带着这些困惑,我期待能找到本职工作和生涯领域之间的平衡。所以我又去参加了昂sir的武夷山私房课,也参加了杜坚老师的优势教练工作坊课程。期待能把我的这个困惑找到最佳答案。
通过这些学习,确实帮我反省和梳理了这两项之间的关系。但是问题依然存在,依然会为工作和生涯的平衡而烦恼。因为我的本职工作事情比较多,占用了大部分精力。加上我的拖延症还蛮严重的…所以觉得生涯咨询没有办法全情投入。
直到参加了定位训练营,第一堂课,昂sir的几句简单有力的话就点醒了我:“定位,要从当下的资源出发,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我的本职工作和生涯咨询,是完全割裂的吗?是否可以很好的结合呢?那如果我想要把生涯规划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我的本职工作提供给我的机会,不正是最好的切入点吗?
突然间我就不再纠结它们之间的平衡问题了,开始跟着课程,梳理我的定位和目标。分别从工作、生涯和家庭三个方面来定位:
企业管理的生涯规划应用者;
生涯咨询师;
青少年生涯教育践行者。
通过生涯这条主线,可以把三者很好的结合起来。
剩下的,就是梳理资源、支持系统和监督系统,积极行动了!
如果说,在定位营之前,我的生涯历程无意识的遵循了“生涯适应论”,那么,在定位营之后,我今后的生涯,将践行“生涯建构论”。以梦想为导航,从现实可切入的点出发,积极利用资源,去完成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