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您好,请问我们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在被人引诱吸毒?
这是很多人问过我的一个问题,提问的大多数是青少年,正是朝气蓬勃,充满梦想与激情的年龄。我能理解他们的担忧,太多的青少年正因为对复杂的社会以及毒品的了解太肤浅,被人引诱走入了一条不归路。今天就正好借此机会,讲解一下。
首先在我国引诱他人吸毒是犯罪,尽管一些吸毒者或是毒贩并不惧怕这些,但是多多少少还是有一定的震慑作用,所以不必须太过于担心在日常生活中,被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引诱吸毒。
据数据统计,大多数青少年吸毒,其实都是由身边的熟人、朋友甚至是亲戚引诱吸食。俗话说行要好伴,这就是告诉我们个人所处的生活圈,是可以决定其人生轨迹的走向。正处于拓展视野的青少年群体,每当到了一个新环境,就会热衷于结交朋友,迅速融入各个圈子,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并不是每个圈子都值得加入。
在有一些所谓的亚文化群体中,他们处处叛逆,对于一些社会不允许甚至是违法的事情嗤之以鼻。这些人把做一些法律不准,世人不敢的行为,当作一种“时尚”,例如吸毒、打架。
凡是能做这种行为的人,在他们看来就是身份的象征、时髦、胆量和勇气的标志。一旦有人加入了这个群体,他们就会对其进入全方位的引诱、怂恿和刺激,将新人迅速发展成为群体共同行为的一员。
《乌合之众》一书说过个体的智商一旦到某种有共同关注的群体中就会严重下降。一些青少年,在平常了解毒品的危害,也会告诫自己勿沾毒。但是他们进入某类边缘亚文化群体时,在圈子中的众人劝慰以及怂恿下,就丧失了思考能力,智商也会严重下降。
我们常说吸毒这个行为具有传染性,这也就是建立在群体传播效应下。所以在这里奉劝一句,无论你个人是有多么的自信与理智,也不要抱着只是跟他们一起玩玩,我绝对不会跟着他们吸毒。多数抱着这样想法的人,到了这个圈子,过不了多久沦为一条可怜的毒虫。想不沾毒品,远离此类群体才是王道。
其次,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我们很难接触到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是到了一些特殊的环境里,魑魅魍魉纷纷出现。而这些特殊的环境,就是灯红酒绿,光怪陆离的娱乐场所。作为青少年群体,偶尔去消遣娱乐一下,本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个世界永远不缺的就是渣渣坏人。
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在她十八岁那年,和同学们在酒吧庆祝生日而疯狂的时候,一群男生过来搭讪,要一起玩耍。刚开始女生们觉得大家都是年轻人,对方又是帅哥,不假思索就同意了。在大家玩的Happy的时候,女孩随手接过对方男生的饮料一饮而尽,就这么一件小事,却毁了这女孩的一生。
过程不就详细描述了,大家也猜测的到,问题就出在这杯饮料上,女生不仅失了身,还在他们的威逼利诱沾染毒品。这并不是个例,2010年16岁的湖北省阳新县少女阿红,喝了一杯所谓的“朋友”递过来的酒,之后,阿红便不省人事,最终香消玉损。在随后的各项检测中,阿红体内均检出K粉(氯胺酮)成分。
青少年之所以被人引诱吸毒,或是被毒品侵害,万变不离其宗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却一些鱼龙混杂的地方,交结了一些“人面兽心的狐朋狗友”。而这个世界永远不会缺少为财,为色,为恨,为妒的坏人,最毒的不一定是毒品,而是人心。
所以最佳避免不知情的情况下吸食毒品的方法,就是洁身自好,不结交狐朋狗友,少一些从众心理(这里是指圈子文化),少一个人去乱七八糟的夜场(特别是女生),尽量不要随便接陌生人递过来的烟酒和饮料。多交一些积极向上的朋友,多读书,扩展视野,多独立思考,而非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