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
你怎么也想不到,毛毛是对两岁以下小孩的昵称。是的,在这片山区,所有的人看到你手上抱着一个娃娃,都会走到你身旁亲切地喊一声,毛毛,毛毛哟,毛毛。
这个称呼,我是在儿子出生之后,婆婆唤他时才知道。
前两日,我抱着四个月大的娃在村旁的马路上散步,走着走着碰到两个小孩,女孩估摸着有七岁的样子,男孩大概只有两岁,看起来像姐弟俩。小男孩胖嘟嘟的,手里捏着一个布娃娃做的天线宝宝,我把娃凑到他跟前说,哥哥,你好呀。小女孩对小男孩说,快叫毛毛。
毛毛,毛毛,他喊了起来,并将他的天线宝宝也递了过来。好奇怪的赶脚,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孩,像个大人一样,唤另一个比他小的小孩毛毛。既亲切又陌生!
交流一番之后,发现小男孩话都不太怎么会说。要么一旁的姐姐教一句他说一句,要么她姐姐帮忙翻译他说过的话我才能听懂。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孩,在比他更小的小孩面前,却自然透出一副懂事哥哥的姿态。
这种感觉在我脑海里持续了很久。我想了又想,想到一个词,人性!
帽子
奶奶,七十多岁,常年戴着帽子,而且折损的还很厉害。去年给她买了一顶新帽子,过了不多久,回家后无意中看到这顶厚厚的牛仔冒已经换了模样。
我很纳闷,为什么奶奶那么喜欢戴帽子。开始以为她年纪大了怕冷,可后来发现夏天她也戴着,始终不得其解。
清明过后,下了场大雨,山里的小竹笋都冒了出来。这天,奶奶提着一个竹篮,对我说,走,妹呐,我带你去抽笋。这么好玩的事,我怎么会坐得住,屁颠屁颠跟着去了。临走前,婆婆要求我换了双短口雨靴,还给了我一顶帽子。
山里的小路并不好走,村民大多外出打工了,经年累月,以前走出来的路也基本被杂草灌木覆盖。想象中,抽笋应该不是件很难的事。可深入实地,我才发现前天晚上,一道超级美味的竹笋炒肉原来来的那么不容易。
往往,越好的东西越难得到。以前总觉得竹笋是长在竹林里的,没错,它的确是从竹林里冒出来的,但却是在山里的毛竹丛里,而且喜欢与刺树,刮毛草为伴。竹笋长得很隐蔽,不钻刺窝,很难找到它。跟着奶奶,在山里到处窜,抽了一上午也算收获不小,竹篮里基本装满了。
回家的路上,才发现手上好几处划破了口子,辣的生疼。原来,吃上一碗竹笋不仅要忍受被虫子蛰手,被杂草划脸,最主要担心草丛里有蛇爬出来吓人。
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奶奶头上会常年戴着帽子。与山为伴,与树为友,在山上行走,在林里穿梭,没有帽子怎么行。
水泥
这几年,新农村建设搞的红红火火。山里山外的村落都通了水泥路,屋前屋后都被水泥砌得整齐划一。
路,是开放的通道,所以水泥路当然是要的。只是,农村里的地是用来种菜种粮食的,若都铺了水泥还怎么种。
现如今,在人们的概念里,农村被人定义为脏,乱,差,穷。而城市代表着整洁,时尚,文明,财富。人都喜欢跟风,农村人更甚。说起城里,一脸的崇拜向往,巴不得自己住的地方也能整成跟城里一个样。
要我说,农村之所以叫农村,主要是因为它以土地为生,农村自有农村的文明,它淳朴善良赤诚,代表的是农耕文化。而城市,更像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尽管它代表的是现代文明,但在那片并不广阔的天地里,夹杂着太多的欲望和不为人知。
何必呢!农村何必要像城里那样到处都是水泥钢筋。当门口的菜地,后院的菜园,路边的田埂,河沟的两岸都铺上了水泥,那农村会是一副什么模样,还会像这样充满生趣吗?
爷爷曾告诉我,以前村里的水港绿树成荫,春绿秋红,村里的小孩在那片树林里长大,老爸的童年据说就是在那里渡过的。爷爷描绘的场景如世外桃源,让我神往。而我也只是想想!因为,我记忆里的港,不见树木,只是溪水潺潺,连片连片的草坪,我和村里的小孩童年在那里放牛。九八年洪水,将这片水港冲的面目全非,再也不见草地和溪水,从上到下只有沙石和杂草,曾是几代人童年的天堂自此再也无人问津。
谁说农村不好,谁说城市就好。农村就是农村,为什么要把它变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