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正单曲循环着《来日之歌 》,你的故事里提起过几首歌,有《送别》《后来》《一辈子的孤单》,没想到结尾留给读者的是这样一首小合唱。
书名一看就喜欢,看完才知,那个“晴”和“风”指的就是“晴枫”吧,把一个女孩子的名字放在书的封面,到底是怎样的情感,我不明白,看完之后,更说不明白。
我花了几天时间看完《晴时有风》,十几万字,大部分的时候我在坐公交车。
最开始还能听到师傅报站的声音,今天,差点忘记自己应该在哪里下车。
大概是看到书的后半部分,整个人开始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回忆。一开始,我就知道这不是一个写公主和王子的书。
越看越觉得,你写的是所有人。很多人都能在书中找到共鸣吧。
想着想着,耳边萦绕的是《来日之歌》的结尾“啦啦啦啦啦啦啦”,卡农的伴奏,轻声的合唱。没有什么歌词可以概括此时的思绪。
我一边敲打着键盘,一边想象着你写下后记时的神情。
我在想,你会哭么?是写的时候哭,还是哭完了再写呢?或者,你已经看得清楚明白,便不哭了。
真奇怪,我看书的时候没哭,写读后感的时候却哭了。
看到结尾的时候,那感觉像是照镜子。
文中的男主有两个名字,一个叫一鸣,一个叫月。一个是过去的你,一个是现在的你。一个陪在晴枫的身边,一个跟她说分手。
我记不清楚具体的细节,很多情节同时屯在脑子里,我还没消化完。
我写读后感的习惯是,先粗看一遍,再细看一遍下笔。但是我不想再看第二遍了,“已经够了”,我对自己说。
刚翻开书的时候我猜想这是你的自传,你总说自己是一个“双面人”,总是走两个极端,在二次元和三次元是完全不同的两人。
你说和狼子多么要好,总是被别人认为是“同性恋”,从没想过要分开,感觉他就在生命里,是理所当然。
你提到过几次“我讨厌这样的三人行”。那种不和谐的感觉,是因为“单数”。讨厌“单身”,讨厌“三个人”。但是两个人或者四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你的心情总是要平静一些。
我猜想,你的骨子里,一直是向往圆满的。所以你一直在追逐,你在辩解,你和狼子不一样。
你重情,他重性。他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自己都记不住清楚脸,但是你每一段都刻骨铭心。
六年八败,是你对自己那几年生活的总结。
可是狼子心里,从来就只有云玲。
浪子在运动场上拼命追赶云玲,脸色苍白,一头乱发,满脸臭汗,抽筋,流血,呕吐。
那应该是狼子最帅的时候了。
“一鸣”没做过过于疯狂的事情,你大多都在犹豫和隐忍,除了敲字儿的时候厉害。你大多数的时候都在沉默。
所以对于早些年的概括,还没长大的你总说,是神不眷顾,是神在开玩笑,是“我”运气不好,是因为“那根本不是爱”。
“那根本不是爱”。这一句,我看到了好多次。
有这样的心态,不是我认识的一鸣。当然,我并不了解你,我和大多数人心中想的一样,你是一个老好人,对着每个人都是热心善良的。
老实说,我不太喜欢这样的人,偶尔觉得那样的人很虚伪。有谁能对所有人都友好呢,我做不到。
总是看到你不厌其烦地给人家指点排版和投稿的问题,从来没有看到你说过什么过激的言语。
我有的时候想,嗯,这就是大人吧。
不动声色,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引起别人的不快。
你的情绪都在书里,你很少失控,是因为你都在自我折磨。身边没有人受到伤害,所以你忍不住痛哭的时候,狼子说你终于像个正常人了。
你和晴枫分手的时候,我觉得可惜,正如你的朋友们说的那样,你俩是频率相同的人。
可是,写书的你和看书的我都知道,你们分手是必然。要么没有在一起,要么同行之后再分手。
两个太相似的人,怎么能在一起,少了烟火气,少了安全感。
你说现在的自己总是被妻子埋怨,她说你不浪漫。
其实是老了,你终于长成了大人。在那之前,你每次失意的时候,总是问神:你是不是又跟我开了个玩笑。
你不知不觉地发现,啊,身边的人都长大了,我还是孩子。
一次一次的打击过后,你终于长大了,有人说那不叫长大,叫“妥协”。
你有意识地向云玲提起了狼子:
能不能告诉我,那一次表白你们说了些什么?
云玲:哪一次?
我:哪次?
云玲:“初中,高中,大学,毕业后各一次呢。”
你一直以为,狼子和他自己表现得的那样云淡风轻,你只知道他表白过一次,你只知道他好云玲从来没有在一起。
你十年后才终于发现:
原来这些年里也有人像我一样,一路追赶,一路惨淡。
看到这里,我终于反应过来,你写的就是所有人呢。
谁没有在风里追过呢?
如果那个时候的感情“都不算爱”,那么长大以后就能得到爱么?
有的人,等你反应过来的时候,两个人的灵魂已经拼不上了。
本来以为,十年已经够长了,在生命里出现了十年,还不够久么?
写到这里,我的脑海里已经没有一鸣和晴枫,没有狼子和云玲。
我一面痛哭一面回想那几个在我生命中出现又离开的人,有的是因为死亡,有的是因为不知道什么的原因。
是啊,已经是大人了。说起来的时候,都觉得理所当然。
以前觉得陪伴是理所当然,现在觉得分别才是。
但是也过了执迷不悟的年纪,虽然偶尔想起,但也很快能从忘事抽离。
也写过很多矫情的文字,但是都抵不过你这句:
你不知道我曾疯狂地想念过你,在懂你之前,在爱你之后。
当你发现自己和狼子再回不到从前的时候,是我看这本书期间最难受的时候。
就像看电影,有一种“代入感”。我近年一直在这样的自我折磨中。
我曾经有很要好的朋友,我觉得我这辈子最重要的人,可能就是她了,所以,我想她是一定不会离开我的。
她跟别的人走在一起的时候,我会吃醋。看到她在空间里发自己和别人出游的照片,我也会吃醋,我觉得我被抛弃了。
可我毕竟不是个孩子,我很清楚的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理所当然的去围绕着另外一个人转,每个人都有独立的生活,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人。
可我就是特别执着。我希望所有我喜欢的人都能喜欢我,我希望我喜欢的人,不要离开我,就算我发脾气,也能够容忍我,可是我又分明知道,没有这样的人,因为我自己,也不是这样的人。
十年中间,有很多插曲。
友情跟爱情不一样,不是谁离了谁,就活不了了的。何况爱情,也不是谁离了谁,就活不了的。
所以我们现在很少联系了,嗯,虽然也互相关注了微博,也刷着朋友圈,但是很少会特意的交流,我们只能通过彼此的QQ空间或者朋友圈,去分析对方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但是很明显,我们两个——回不到从前了。
因为我一开始就犯了一个错误。我以为友情跟爱情一样,是需要陪伴的,可是没有谁可以无条件的去陪你一辈子,况且我也很自私,我也没有办法去陪伴她一辈子,我一开始就应该知道是这样的结局。
可即使这样,还是没有办法洒脱地放弃掉,就算我们俩真的没有什么交集,就算我们俩见了面,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怕冷场,怕我说的话,她觉得无趣。可是,她在我心中的地位还是很特别的,就像初恋一样,就是——
在很年轻的时候,有一个特别想要交付的人,你觉得这个人,会陪伴你一辈子,可那个人,不是爱情。
说了些胡话,跟你本没什么关系。你说读者跟作品是需要讲究缘分的。
最开始看的是你的《笼中人》,然后是《羽人飞月》,我暗自想,我是不是也沾了一角的缘分。
你在文中提到,自己曾经自作主张给公司的新人发邮件,类似于欢迎或者攻略。我大概能明白你能胜任连载专题主编的原因了。是我自己小心眼,觉得别人都不宽容大度。
总之,很感谢你写了这本书。有很多句子,我觉得很美,像诗,你是一个讲故事的诗人呢。
这大概是整本书唯一让我笑出声的句子了:
有时候,我真想走到她们面前双手合十:女施主,请问能否为小僧化缘?
化缘?化什么缘?
化一段与女施主的大好姻缘。
剩下的句子,都是让人对你生恨的句子,看到了便忍不住多读两句,然后自言自语:唉,真矫情,我也这么想的。
至此,神终于看不过眼,弃我而去。
每一个可以跟我分享孤独的人都必定是我的心灵挚友,而这样的人注定也不会多。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能够抓住的人太少太少,也许正是这样我才把他么抓得那样那样紧,甚至把他们捏痛抓伤了,还浑然不知,最后我也未能把他们留在身边。
如若注定互为过客,这并不是什么过错。
你喜欢的不是真实的她,而是想象的她。你对她的了解大多是来自信件,当你写了一个笑话给她,你以为她看了会笑,实际上她看了会哭。这才是真正的距离。为什么我会知道?因为我亲眼看到她哭。
好句子太多了,每个人喜欢的都不同,都在书里去找吧。
一鸣,你对每个人都温柔,可是,你怎么剖析自己的时候,就这么冷静残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