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新闻不胜枚举,不论是撤销限购政策还是降低首付比率等政策的传闻,以及恒大债务危机和碧桂园的问题,都表明城市化进程正在经历一次巨大的变革。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市场的波动和调整,而民营地产商似乎成为了这场激流中勇敢前行的角色。
城市化是每个国家都会经历的发展过程,而在其中,先进者往往能够先享受到丰盛的成果,而后来者则可能面临更多的挑战。城市化过程中,人们对房地产的追逐常常伴随着普遍认为房价只会不断上涨的观念。然而,任何商品都难以永远持续上涨,过度的增长可能引发泡沫和通货膨胀。一旦市场达到顶峰,继续推高可能导致破裂,对家庭和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局面,这是国家不愿看到的情况。
在2017年,各地相继推出限购等政策,以防止泡沫膨胀过大,引发市场崩盘。而这次的限购政策与以往不同,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核心理念,基本上平息了房地产市场的热情。因此,如今许多地方的房价回落,回归到2016年的水平,甚至有城市出现下跌。房地产已不再是投资致富的保障,这也导致人们的投资热情减退,房价出现下滑。
或许有人会疑问,是否可以等待一线城市房价大幅下降后再入手?然而,一线、二线、三线城市以及以下城市并不是遵循相同的逻辑。以北京为例,虽然某些地区房价确实下跌,但其他地区仍在上涨,市场出现分化趋势,且这种趋势将日益明显。虽然一些区域的房价可能稳定甚至下滑,但再次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每年都有众多优秀人才聚集在这些城市,他们在成家立业过程中需要购房,因此一线城市暴跌的设想可能更多是一厢情愿。以二八原则为例,全国20%的富人掌握了大部分财富,他们的资产分布肯定集中在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这也让一线城市的暴跌几乎成为不太现实的想法。
即便在一线城市,也存在着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疫情期间,某些区域的房价逆势上涨,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可投资的品种有限。众多富人持有大量资金,面对超低利率贷款,他们自然会选择购买稀缺品,如古玩、字画、古董、玉石以及稀缺的房产。他们会选择地段优越、豪宅性质的房产,价格动辄5000万起,这些房产属于稀缺产品,有着较好的保值效应。这些富人的涌入也导致了这些区域房价的上涨。因此,未来购房仍应优先选择地段优越、规划良好、学区好、稀缺性强的房产,这些房产保值升值的潜力更大。
另外,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买得起一线城市的房产。即使每个人都有住房的权利,也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商品房。对于刚需人群来说,应该尽量选择好的地段购房,如果不够资金,可以考虑购买城区的老旧房,甚至选择郊区地铁周边的房产,或者是选择共产房作为一种选择。
二线城市则依靠吸引力来实现发展,将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富有人士吸引到这些城市。西南和西北地区的成都和西安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未来可能会出现一城兴起,百城衰落的格局。在当前情况下,甚至在村镇和县城,结婚买房已成为普遍的现象。
对于三线及以下城市,可能会遭遇被"吸走"的命运,例如一些价格只有几万元的城市。尽管对于当地居民来说,这并不一定是坏事。
随着时间推移,房地产行业可能会进入白银或青铜阶段,快速致富的机会逐渐减少。虽然房价大跌特跌的可能性较低,整个行业可能会进入相对平稳的阶段。因此,许多开发商开始着手发展物业业务,建设小区并提供配套物业服务。这种转型使他们需要通过辛勤工作来挣取收益,但这也是一种长期稳定收益的模式。
转型也罢,退出历史舞台也罢,任何一个行业不可能一直长青,都会从弱小到成熟再到衰弱的一个过程,不破不立,每个产业都会有他的历史使命,使命完成该退出就退出了。房地产等到其他新产业的做起来后,也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