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银四,一个人人躁动的季节。针对工作的变动,印象深刻记得马云道出了两个本质原因
钱给少了
受委屈了
有的人通过跳槽利用信息不对称提高自己的估值;有的人是认为在公司部门不受待见受了委屈,被低估了埋没自己。
最近和部门的同事互相聊了一聊,谈一谈各自的想法,发觉全部是自认为被低估了,钱给少了,人资那边涨幅又不会超过10%,于是人心惶惶,暗流涌动。
这儿想说两点。
一是工作年限并不等同于工作经验,尤其是对IT这一行来说,同事们直观认为我工作了几年才涨这么一点,这是在把“苦劳”理解成了“功劳”,公司是一个很现实的地方,没有给公司带来利益,没做过什么贡献,就算P级再高也无济于事,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自身有没有成长,在公司无论一年两年,回顾一下扪心自问,有学到什么了吗?成长了吗?有给公司带来什么吗?
二是,比较之心,经常拿自己和别人比,谁谁现在拿了多少,比自己拿的多得多,觉得憋屈了,不跳不行会没面子,潜意识里会认为涨工资是通过跳槽来喊高价的,注重的是当前估值,不在乎以后的发展,换句话说,选择重在利益轻在目标。
这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人不学习,必有淘汰之时,人不成长,必有平庸之日。
反观自己,有一段时间觉得在公司是被高估了,于是努力修正,使自己的工作技能配得上公司为我支出的薪水;而每天的上班学习下班又学习,日积月累,成长的速度远远超过公司带给我的成长;反而最近似乎觉得在公司被低估了,正在和上级领导boss们谈谈心……
有时被高估,有时被低估,这纯属正常现象。正如演讲的本身被高估了,演讲的作用被低估了一样。
至于时常高估自己又时常低估自己,目前阶段想到的原因,或许是自己要么活在过去,要么活在未来,而没有恰如其分活在当下。如冥想打坐,锻炼自己把注意力放在一呼一吸之间,活在当下。可是,现实生活中几乎很难做到,往往是吃饭的时候眼睛不是对着电脑就是手机,睡觉的时候不是手机还是手机,冥想的时候注意力总是被迁移,思绪游离,念头此消彼长;由此可见,活在当下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反过来说是被高估了,高估了自己的认知和感知能力,而活在当下的意义又被低估了。
简单总结
无论是被低估了亦或是被高估了,当我们心态放平,眼光不局限于此,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身的成长上,放在价值体现上,而不是去在乎别人对自己的估值、价格几何。
我想好不辞了,因为领导还需要我,部门需要我去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我将以工匠之心去打磨公司的产品,给自己未来一个期许。
你呢?如果心生躁动的话,不妨借鉴下面一张图思考一下
我一事无成
所说的话
都不对
因为我还不够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