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之路:每个人都有选择
- 改变的起点:意识到自己一直都有选择。
- 无法拿回选择的控制权:不应该思考“谁对谁错”,更不是责怪自己,而是思考对自己“有用没用”。
1. 误以为只有按照理想状况作出选择,才算有选择;
2. 不愿承担对自己的责任。
- 改变需要勇气+自省: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并不断审视自我。
改变的本质:创造新经验
- 对于改变,理智提供方向,情感提供动力。
- 经验的好处会强化塑造行为,导致难以改变:经验的好处是具体的,发生在过去或当下,能切身感受到。
- 改变的本质:创造新经验替代旧经验,通过新的行为、新的反馈、新的强化,并切身体验它。
心理舒适区:摆脱旧经验
- 心理舒适区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固有方式。要改变应对方式才能走出心理舒适区。
- 心理舒适区能够带来控制感,是安全感的来源。人会根据熟悉的应对方式来构建现在的生活。
心理免疫的X光片:看清心中的恐惧
- “心理免疫的X光片”,把我们心里真正怕的东西照射出来:
1. 我们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
2. 我们正在做哪些与目标相反的行为;
3. 思考这些与目标相反的行为有哪些隐含的好处;
4. 心里的重大假设。
改变的第一原则:检验人生假设,看清自我限制的规则
- 看见内心的假设:检验人生假设的前提。
- 验证内心的假设:通过做一些不一样的事获得新经验。
- 让错误的假设崩塌。
改变的第二原则:小步子原理,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 “奇迹提问”:从结果出发,假设梦想已经实现,往回看,倒推出你所迈出的第一步。
- “小步子原理”:专注到当下能做的事情上,并有所行动。通过获得小成功积累经验,为下一步行动提供心理动力。
改变的第三原则:培养“环境场”,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
- “场”是我们心中关于空间功能的假设。主动创造学习或工作氛围浓厚的“场”。
- 生活任何场景都能培养“场”,形成环境记忆,固定的“场”可以让自己恢复能量。
改变的第四原则:情感触动,改变最重要的动力
- “放纵-自责-更严重放纵”:越是自责,越容易放纵自己的恶性循环。
- 用“我能做得更好”的自我期许,帮助触动自己改变的力量,用爱驱动改变。
第二序列改变:改变真的有效吗
- 改变的两个层次:第一序列是内容的改变;第二序列是应对方式的改变。
- 有效改变的判断标准:改变的动作是否改善了状况。
- 想要改变时,问自己两个问题:
我们遇到的,是世界的不如意,还是需要改变的问题?
我们想要改变的努力,有没有打断自然发展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