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父母离异,甚至重男轻女,冷漠伤害等等,很多孩子成年以后,伤疤看似愈合,而疼痛或轻或重,依然会不时的闯出来,咬你一口。
1
晚饭,我摆弄手机,女儿吃着饭,突然扭头:“妈妈,你有没有对我感觉愧疚的时候?”
心内一惊:这小丫头片子,才多大,就开始反攻倒算了?!
语塞:“嗯......有啊......"
"什么时候?"
“那个......有时......觉得对你不够耐心的时候.......”
"还有呢?"居然穷追不舍!
不敢说:还有,应该陪你的时候没好好陪你。只能嘴硬:“没有了啊。”心虚的加上一句:“你觉得还有吗?”
“我觉得还有!”
觉得不能这么被动挨打,反问:“你觉得自己有没有对妈妈愧疚的时候呢?”
很自信的回答:“没有!”
“没有?!”
“嗯,因为我是个好孩纸!”
不甘心的问:“怎么突然想起来问这个问题了?”
气定神闲的回答:“我随便问问。”
连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孩子的话又哪里是随便问问呢?不用孩子拷问,偶尔回首,惭愧也会不时的涌上心头。常常借口着工作忙,事情多,身体累,忽略无视甚至残忍的拒绝孩子的各种需求。
孩子需要陪伴,而你觉得忙碌了一周需要睡个懒觉,孩子需要出门游玩,你觉得家里的卫生还需要打扫,孩子想换个口味吃大餐,你觉得纯是饿的轻,我们小时候条件如何如何......
点点滴滴累计的失望,渐渐让孩子远离,“懂事”的不再打扰我们。孩子长大了,我们老了,做父母的居然又开始埋怨儿女不懂感恩,不能理解体会照顾父母渴望天伦之乐的心情。却从来不承认,自己就是这个恶性循环的始作俑者。
有专家说:中国90%以上的父母不合格。虽然感觉很夸张,可是,看新闻,法制节目时,每每探讨青少年犯罪的根源,都会追踪到父母、家庭的身上。过分溺爱,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甚至重男轻女,冷漠伤害等等,很多孩子成年以后,伤疤看似愈合,而疼痛或轻或重,依然会不时的闯出来,咬你一口。2
我的一位朋友,已经人到中年了,在她五岁时发生的一件事,偶尔想起,竟然还会半真半假的埋怨父母重男轻女。那年,弟弟三岁,姐弟俩在一条水沟边玩耍,她不小心滑到了水沟里。好在大人离得不远,很快把她捞起来。
正是初冬的季节,身上的棉衣也湿透了。母亲忙着给她烘烤棉衣,父亲却火冒三丈,照着她的屁股狠狠地的打了几巴掌,据说几天后,还能看见青色的掌印。
她委屈的说,其实前几天,弟弟也曾落入那条水沟中,爸爸当时抱起弟弟,满满的都是惊慌失措的心疼。我呢,却是一顿暴揍!他们就是重男轻女!
尽管父母一再解释:当时弟弟有点呛水,比较着急,哪里还能想着去教训他?朋友却觉得,父母给出的解释就是借口,虽已人到中年,那点委屈,竟然还是跟了几十年。
她说,因为觉得父母重男轻女,从小就敏感多疑,生怕被人嫌弃,别人无心的一句话都会琢磨半天,直到现在,才总算释然了。
朋友这点委屈如此“小”,都会“记恨”父母几十年,想想那些不合格、失职的父母,更有强奸、残害自己子女的恶魔人渣,给子女带来的伤害,会有多大多深多久呢?
孩子小,看周围的人,都是“大人”,周围的世界,就是脚步丈量不到的天涯,有点风吹草动,绝对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所以,孩子无小事,那些我们仿佛不经意的言语行为,都可能给孩子带来或轻或重的伤害。如果做不到无微不至的关爱,哪怕是谨言慎行的陪伴也好。3
日本作家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如果父母需持证上岗,大概,世界会有超过半数的人类不会来到这个世界上。如果,父母的称号和地位,是可以撤销的,那么,也许为人父母者才会懂得善待自己的子女,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世亲情。
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指出:5岁之前的人生阶段是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一个人的人格在这一阶段被基本定型,如果儿童在这一阶段遭遇严重创伤,就会埋下患病的种子。
弗洛伊德提出“童年阴影”理论,认为人的创伤经历,特别是童年的创伤经历会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
为人父母者,虽说不需要持证上岗,但也要不断学习修持提高自身,以佛家慈心善待,用大师智慧教化子女,让孩子拥有美好的童年。
每个孩子,都是降落凡间的天使。
善待孩子,即是善待我们自己
免得将来子女怨恨,无处懊悔。
希望我们都能经得起孩子的拷问:你有没有对我感觉愧疚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