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是小陈对自己在武汉月租2000元的独居空间的戏称。
实际上,去过她家的人都知道,那只是个放着一张床、有厨房和独立卫浴的小单间。
她说,一个人自在随性的生活啊,很舒服,偶尔的遗憾是没人帮忙收快递晒被子。
早在2016年,独居青年现象就曾引起热议。他们年龄大多在20岁到40岁之间,远离家乡,在大城市中打拼,单身且独自租房,过着“冷暖自知”的生活。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在2017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中,一人户占比为15.6%,而在十年前,这一数据仅有8.9%。其中,广东一人户占比最高,为26.6%,大约每四户里就有一户。紧随其后的是浙江、上海和北京。
最近,还有一组数据引发热议——目前中国有超过2亿单身成年人,其中包括7700万独居成年人。作为一人户的主力军,独居青年正在用行动刷出自己的“存在感”。
在独居生活中,基本上就是一个人解决饮食起居,一个人处理生活琐事,甚至一个人走向人生终点。显然,不同的人对孤独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独居对个人生活会带来很大影响。
“独居青年”演化为一种现象被关注,甚至被贴上“空巢青年”的标签,很大程度是对他们心理状态的担忧。
国庆假期结束,小陈从江西回到武汉,从热闹的老家回到自己冷清的小屋,她有点反应不过来。她说,自己会在晚上站在阳台上,看着万家灯火,听着别人的嘈杂,总感觉,没有一个地方属于自己。
此前,网上曾流传一张孤独等级表,一级到十级,从一个人逛超市到一个人做手术。
“这十种孤独都经历过啊。我今年就一个人去医院做过一次小手术。”陈实不急不慢地说,仿佛对这种具象的“孤独鉴定”并不在意。
但她也逃不过很多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孤独感。“以前的休息总是提前一个月就排满了,现在大家都有各自的家庭,突然空闲下来就感觉怪怪的。有时在犹豫要不要约人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
她也很排斥第二等级的孤独,一个人去餐厅。“我试过一个人看完电影去吃饭,但是总会发现别人异样的眼光,看多了就不想去了。
“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是网上对独居生活的文艺范描述,不过这可能形容的不仅仅是远离家乡,在大城市奋斗的独居青年。
买房不易,租房仍是主流
不少家庭只拥有一套住房,想要一个人住就只有租房和再买一套房两种选择。但大多数年轻人的收入都不会太高,短期内买房显然不现实。
因此对广大90后青年的来说,租房才是主流居住方式。调查显示,有47%的受访者都处于租房独居的居住状态。
独居生活固然自由,但为这份自由、安宁,你又愿意付出多少呢?
数据显示,8成以上的90后青年们,能接受的房租占工资收入比重在30%以内。大多数人都集中在10-20%这个区间段。
看来90后青年虽然偏爱独居,但也不愿为了租房独居过多压缩生活的质量。
我和同龄的朋友聊了聊,朋友表示“虽然房价很高,但还是要朝着买房的方向努力”。
在能否接受“租房结婚”的调查中,能接受“租房结婚”与不能接受“租房结婚”的人几乎各占一半。不能接受“租房结婚”的人略多一些,占53%。
他们拒绝“租房结婚”的主要原因中,很重要一条就是觉得“租房结婚”会缺乏安全感!!!
原来没有房子真的不配结婚!
因此有不少职场人表示"工资永远不如房价涨的快,辛苦工作一年,连一间厕所都买不起"。
正因如此,高昂的房价才会成为职场人普遍选择独居的首要因素。其实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不会把自己的独居经历当成是一种神圣的使命,而仅仅是为了能过上好一点的生活,因而不得不在大城市打拼。
不过我们也不必放大独居的快乐,或是独居的痛苦。,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其奋斗群像,独居更是人生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因此“独居青年”无疑是广大城市奋斗者的标签。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