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没有过多时间与精力,学习的计划也是没有太多的进行,更多的也是有意无意中刷刷知乎之类的,今天就记录下期间看到的比较好的一个读书方法。
拆书法
与很多读书的方法不同的是,这个方法强调的是将书籍中的点联系到自己的现实中,更好的用到生活中。
这个方法分为三个步骤:
1.R-Reading(阅读) 阅读原文片段
2.I-Interpretation(解释) 拆解书的含义,理解意思,此步可以结合费曼技巧
3.A-Appropriation(化为己用) 用现实联系,作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A又分为两步:
A1--<联系过去> 回忆过去的相关经验
A2--<作用未来> 设想自己未来应该如何做
上面是网上普遍的步骤,但我认为知乎上的回答更具有简化性与操作性,如下:
一、R(用自己的话描述)
二、A1(回忆相关的经历)
三、A2(如果再碰到类似的事情,应该如何处理)
那么现在,我就用这个方法来实际操作一下“拆解法”。
R:
如果你想学习,并希望有所收获,更想对自己有实际上的卵用。
那么,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这个方法有重要的三步:
首先,当你有针对性学习时,你需要理解到作者的观点,并尽可能的用自己的话说去来。
第二步,找到自己生活中的相关经历。
最后,设想未来的做法。
A1:
从大二开始,我断断续续开始阅读,但经常是走马观花的阅读,更多的只是为了读而去读,而不是为了明白什么,收获什么。
通常,只能说自己看过什么书,而不是从书中获得了什么。这种读书的方式是最低级的,就连作者的基本观点也难以复述出来。
后来,看书关注了些,看个遍数多了些,慢慢的能理解作者的观点。但是却从不将其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只是单纯的让它存在与书籍之中。
A2:
现在,明白了“拆解法”,如果再看书籍,就会利用这种方式来读。
三步拆解法。
与现实中建立连接是非常好的。
另外,记录下2016年12月18号的一个感想记录。
“
事物本身应该具备条理性。
在每个领域里面,都应该有它自身的框架。
在每个知识的专题,也应该有它自身的框架,我们应该在框架的基础之上学习,吸收与掌握框架的要点,并尝试去完善框架。
框架之间应具备条理性、层次性,要尽可能让人清晰的看出其中的结构。
如果想要学习某个东西,那么就要尽可能的了解的这个东西的方方面面,将这些信息,有条理的整理,并一步一步的制定其中的框架,这将是一件从模糊到清晰的事情。
--对一个知识点的专题性学习。
”
今天看到了一段话,顿时有一种厌恶的感觉,仔细观察,原来是其中有个令人厌恶的词语,顿时能激起人的情绪。
如果想让人读出厌恶的感觉,那就多用一些厌恶的词语,其他的也是同理。
憎恨、厌恶、唾弃、深恶痛觉、气恨难消、恨之入骨、咬牙切齿、令人恶心
贫嘴贱舌、令人作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