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周的学习中,开篇就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明知道自己随时都有可能死去,可是为什么却一直觉得死亡离自己很遥远?
的确如此,我确实没有随时可能会死的感觉。从理性的角度而言,我明白随时死亡才是真实现实。意外随时可能发生,在这个世界的每一分每一秒,有些人因为车祸死亡;有些人因为疾病离世;有些人可能如同往常睡下之后再也没有起来;有些人因为年纪太大,自然死亡;有人因为工作太累猝死;有人被杀害;有人被食物噎死;有人从楼梯跌倒摔死......对于死亡而言,是不论年长年幼、健康疾病、贫穷富贵、开心痛苦、结婚单身、民族国籍......都有相同概率发生的事情。面对这样的现实,为什么我还是觉得死亡离自己很遥远呢?书上解释到,一是我们始终活在自己的感觉中,而非理性之中。二是,我们前天活着,昨天活着,前年活着,去年也活着,所以产生了会一直活着的错觉,以为自己离死亡很遥远,死亡是其他人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
在习惯的思维中,谈论死亡不是我们的文化所倡导的。大多数人谈死色变,甚至觉得如若提起“死”字,就会招揽某种不幸。即使通过理性思维,我们清楚谈论死亡和导致死亡是没有关系的两件事情。逃避和不面对并不会降低死亡的可能性。
因为侥幸心理,我很难把死亡和自己相联系。在这个假期的前几天,看着人数增加的某一刻,我突然觉得产生了片刻的紧张感。这个城市的很多人,在假期之前,他们和我一样按部就班的过着自己的生活,觉得死亡离自己很遥远。那么,我也有可能死去。假如,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呢?我想做什么呢?我是清楚的,我需要做什么。而在我大多数的生活中,我总是忙着各种琐事,为了生存或者吃得更好一些,玩得更远一些......停滞、懈怠、背道而驰的生活。因为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的时间,即使这些事很重要,可以以后再做。
如此想来,思维死亡的无常,可以帮助我认清什么才是生命中更重要的事情,并且开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