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长文大概吓退了一批没考虑成熟就准备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小朋友。
这就对了,如今公务员的生存现状,就像举着一块警示招牌——升官发财您别来。
这个职业不能创造财富,所以没那么容易获得成就感,也很难实现光彩四射、众人瞩目的境况。
加入公务员队伍的,应该是那些真正心怀天下,愿意踏踏实实为公共利益、为百姓福祉而工作的人。
只是,作为副作用,那些分析也让一些身在其中的同行开始纠结了——既然前景如此黯淡,现状又不如人意,为什么还要再继续呢?
有人说,一入公门深似海。我却认为,即便进入公门,如果确实痛苦不堪、纠结不已,倒未必非得在这棵树上吊死。
如果你很纠结于是否值得继续,可以参考我接下来的分析。如果像我一样对目前的工作状态非常满意,就可以止步于此了。hoho~~~
我认为作出是否继续坚持的决定,至少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痛苦缘由
首先要考虑的是,让你痛苦和纠结的原因是什么?
是按部就班的工作节奏或琐碎杂乱的工作内容让你不堪忍受,觉得浪费青春浪费生命?
还是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超出你的能力范围,让你觉得力不从心,难以胜任?
如果是前者,确实要好好考虑,是否让大好青春如此浪费下去。同时也要衡量一下自己的斤两,公门以外的工作,你是否真能hold住。
如果是后者,我觉得可以先别急着考虑逃离,这是锻炼和提升能力的好时机。改变的初期,常常要走出舒适区。痛苦的境地往往是上升的开始。
如果这份工作依然在为你提供业务学习和能力提升的机会,即便你自己感觉痛苦,也不能否认这份工作。能学到东西的工作,就是好工作。
2.性格特点
我之前提到过,之所以喜欢这份工作,是因为我的大脑优势和思维偏好正好与这份工作的特点相吻合。而如果你是需要自由空间,受不了规矩和约束的那种人,就还是别太为难自己了。
职业生涯少则三十多年,如果真的延迟退休的话,还会更久。近一半的人生呀,耗费在让自己很痛苦的工作中,何苦呢?
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比较简单的书有《你的蜜糖,他的毒药》,这是本育儿书,但大可不必作为纯粹的育儿书来看。
书中将大脑优势划分为四个象限,一般都会集中在某一个象限,往相邻两个象限稍微延伸。
如果同时拥有对角线象限的特征,就有成功人士的潜能。比如潇洒姐,她的创业热情显然来自创新思维的D象限,但她用效率手册控制自己的时间和形成的习惯,又是B象限的自律特征。两个对角象限的特征她都具备,事业上有所成是早晚的事情。
我还看过《现在,发现你的优势》,这本书很像是配套性格测试网站的说明书,我想进入那个网站,网页总是无法显示,始终没成功。
这本书对性格优势的划分比较细,如果单独看书,凭自己的判断,很可能错过潜在的优势。
书中说可以测出每个人排名前五的优势,但是我就死活找不出自己的第五条优势。
另外网上还有「盖洛普优势才干测试」,貌似风靡HR圈,我没有试过,不敢妄加评论。
总之,弄明白自己的性格特征,再比对目前的工作特点,如果相隔甚远,就要慎重考虑,未来几十年,是否都要在这种磨合中度过。
3.入行时间
每一个行业,都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积累经验,领悟行业内在的规律。
跨界不是不行,但如果不存在联结区域,就相当于从头来过。
如果你还年轻,进入公务员队伍不过一两年或两三年,觉得自己真的不适合,挥挥手,潇洒地离开,沉没成本不会太高。
人生还很漫长,两三年的浪费完全可以容忍。如果因为已经在此投入了两三年时间而舍不得走,才是得不偿失呢。
豆瓣红人水湄物语,写《30岁前的每一天》那位,就曾经在团委工作过几年。后来觉得那里不适合自己,辞职考了全职MBA,进入咨询业的外企工作。再后来自己创立了一间NGO,也帮老公创立了长投学院,经常会见到他们show自家已经「部分实现财务自由」。
所以,这个职业并不是只能进不能出的,只要有想法、有能力,去留随君。
而如果在此行工作已经超过了5年以上,除非是可以去相似行业,不然要从头再来,伤不起呀!
当然,5年这个数字也就是我随口一说,因为我觉得在一个行业沉淀了5年以上,基本上能比较了解这个行业,此时放弃,怪可惜的。
这种情况下,如果实在觉得不适合这个职业,可以再忍耐几年,积累更多的经验和资源,把自己打造成要动用猎头来挖掘的那种高端人才,此时再走,之前的积累就有价值了。
其实,从我初入职场开始,「剩者为王」一直是我信奉的职场信条。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时间来积累和沉淀,要么早些离开,要么坚持到最后。
如果综合考虑了以上三个因素后,依然决定留下,继续走这条路,如何走下去,我也有三点自己的看法:
1.调整心态
每种工作都有其苦有其乐,没有哪份工作能完美无缺。
曾经看过一首打油诗:
钱多事少离家近,睡觉睡到自然醒,位高权重责任轻;
老板说话不用听,五年就领退休金,领钱领到手抽筋;
旅游出国休假勤,股票分红拼命领,出差作事别人请;
金融风暴不担心,月月出国去散心,双B跑车任我行;
金卡银卡刷不停,吃喝玩乐钱照领,全家出游有奖金;
回来聊天谈事情,经理来了不用停,只说谢谢你关心;
上班在家吃点心,下班走人你最行,迟到说是出外勤;
说了只有鬼相信,哪有这等好事情,原来做梦还没醒;
醒来只有酒一瓶,借酒浇愁抚心情,没有付出没报应;
振作出门找事情,又找钱多离家近?
或许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这其中的某几条,但全部实现,只能在梦中。
关于对现有工作不太满意的状态,李欣频曾在书中说:
你要在眼前不喜欢的事上找出乐趣,先接受你眼前的命运,然后从这个命运中有创意地看到出口,从既有命运里实现出自己的梦想,这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而不是把自己的身不由己、怀才不遇,推到别人或环境上。
接受现状,能将现有的工作做得出彩,就说明你确实有能力,是工作环境埋没了你。不然,又有什么理由抱怨工作呢?
2.坚持学习
不管周围是怎样的环境怎样的人,都要坚守住自己那颗积极上进的心,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学习。
从工作中学。那些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自不必说,只要在工作中加入思考,日积月累必成行家。
即便是做在别人看谁都能做的琐事,也一样有值得学习的内容。
如果终日做复印传真之类的小事,至少有机会实践统筹方法,摸索时间管理之道;
如果需要对外联络,就有机会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至少知道遇到问题时向谁咨询和求助;
如果做财务做工资,至少可以开发EXCEL的各种使用方法,成为EXCEL达人;
如果做会务,至少可以熟知场地布置、席位安排,那些别人专门去学的礼仪规范,你看都能看会,更别提从会议内容中汲取的营养了。
向领导和同事学。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如果有机会交流则更好。
《杜拉拉升职记》中都说,有总监级的高层指导,思维和能力提升速度之快不可想象。
任何职场都是如此,公门也不例外。
身边的同事,也都各有所长。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绝对是真理。
我在单位关系最好的同事,最早是打字员,现在是档案员。论学历论能力,都和我相距甚远,但我从她身上学到的开朗乐观、细致认真、不计得失、任劳任怨等人生态度和工作精神,受益终生。
李欣频提出用五种方式栽培自己,向朋友学习就是其中的一种。
参加感兴趣的课程。有培训机会,尽量参加,我每次参加培训都有很多收获,哪怕是一些视频培训,都能听到来自不同方向不同层级的声音,拓展思维,促进思考。
信息时代,网上也有很多不错的课程,有些含金量很高的课程,价钱也不贵。遇到感兴趣的,不妨报个名,跟着学,让时间花得有价值。
总之,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这是真理,不管在任何行业、任何职位。
3.创新思维
公务员这个职业的特点就是比较保守,有时候连工作方法都要求循旧例。
说一件我亲身经历的事吧。
中办、国办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出台后,我们处负责制定一份机关内部公文处理方面的制度,结构参照了上级单位的结构,前面是一些规定性的文字,附录里列举了详细的注意事项和图例。
我觉得这种结构太过分散,使用时只看前面会有些不知所云,最好能将后面的附录融合到前面这部分,「注重用户体验」,让拿到的人觉得好用。
结果,领导说,那样就不像公文了。
后来,在MPA的课堂上,老师讲到信息时代政府职能的转变时,特别讲到了「以用户为导向」,将来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将会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我跟齐爸交流时就说,现在的这些领导,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以前,不太能接受互联网时代的理念。但是,机关和社会并非完全隔绝的两个世界,而是彼此影响的。社会趋势如此,总有一天会迫使机关工作方式有所改变的。
所以,即便现在这些理念还不被接受,我依然会坚守这些思维方式。总有一天,轮到我们这些80后、90后登上历史舞台了,现状就会有所改变。
所以,任何时候都别让环境困住你的思维。暂时无法实现,没关系,我可以放在脑子里,用其他方式来训练。
比如机关事务是没有「项目管理」概念的,但其实我们的很多工作,都是一个一个的项目,项目管理的那些工具完全可以拿来使用。
但是领导认为没必要,用以前的方法也能办成事。我就在自己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悄悄实践,甘特图、WBS、RACI矩阵,我一个一个慢慢尝试。
我相信熟练运用这些工具后,能提高工作效率,等到我有能力有机会自己带团队时,就能用上了。
张居正担任万历首辅时曾提出,远离清流,重用循吏。
我这样的风格,其实就是「循吏」做派呀——从不把那些党呀国呀的挂在嘴边,满纸都是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文字,把有限的时间用于踏踏实实的积累和提升,而不是四处寻找捷径,天生就是干活的命。哈哈~~~
好了,关于公务员这个职业,就写到这里了。能说的不能说的我都说了,幸亏关注的人不多,不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不然就麻烦了!
希望这些文字,能给迷茫中摸索着前进的人驱赶一点点迷雾,能看得更清楚一些,看得更远一些。
另外,我是基于广州的现状来分析和思考的,各地情况不同,各人的需求也不同,仅供参考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