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一个很穷的农村,小时候没有啥消遣的事情,尤其是晚上的时候,我父亲是50年代的高中生喜欢看书,而母亲虽然没读小学,但是也认字,也喜欢看书,我是家里老小,姐姐比我大7岁,哥哥比我大5岁,所以等到我认能认字的时候,家里已经堆了好多的书了,各种各样都有。我基本所有的书都会拿来读一读,等到小学二年级已经能读大本的言情和武侠小说,求学生涯一直各种课外书没有停过,大学之前觉得阅读给我的好处就是语文政治和历史成绩一直是挺好的,没花多大功夫。到大学时,我是寝室里唯一的农村学生,我们寝室经常夜聊,但这时候我突然发现城市里的同学虽然家庭条件好,对各种消费很在行,但是他们的思想以及思维的宽度都明显比我狭窄,有些事情我觉得是很容易区分优劣的,但是他们会做不出选择或者很惊奇,长期下来我我就发现了,我跟他们的区别在于我的阅读知识面是非常广的,而他们在求学阶段基本是按父母的要求和老师的要求阅读升学的相关书籍,包括我后来遇到的很多思想深邃或者思想相对来说,成熟的人都是要么经历过很多事情,要么是阅读量非常广的。基于我自己的经历,等到怀儿子的时候,我已经深刻的坚信我要怎样来培养我的儿子,老杨是口才相当不错的人,我相信儿子会遗传他的口才和表达能力,所以我要做的事就是让儿子能有丰富的思想,将来言而有物,因此在儿子4个月开始,我又开始给他亲子阅读,不限题材,每天晚上无论多烦躁,都在坚持的一直坚持到小学入学后半年左右,其实小学阶并没有看出来他因阅读而有什么收益,因为小学我们不鸡娃,他每天回来就是写完作业下楼跟20多个小朋友一起在小区里面玩到晚上九十点钟才回家,小学六年级开始,他慢慢的对名著感兴趣,可以在周围同学都在吵闹的情况下,他安静的坐在那里看书,到初中读名著成了他繁忙初中生活的最好的调节剂,对各种中外名著,爱不释手,而且相当有感觉,能欣赏文字中特别的美,经常自己写读后感。现在进入高中,虽然学习还挺紧张,但是他还是最喜欢阅读,每天中午去学校图书馆抢位置,中午最多躺在学校图书馆的沙发上休息十多20分钟,自己说感觉现在如饥似渴的在读书,这周末回来,在家里把作业写完,然后吃完中饭就回了学校,只为去学校图书馆看书,今天看到他写了将近2000字的读后感。女儿因为是老二。当时已经没有老大的新鲜感和雄心壮志,一直到一岁多才慢慢开始亲子阅读,然而女儿认字比较早,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已经能独立纯文字阅读,他进了小学一年级就已经开始把很多书都读完了,比如曹文轩的全集、米小圈所有书、郑渊洁所有书,四年级已经开始读骆驼祥子和余华的书,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所有余华的书都读过了,还有各种推理小说,日本的悬疑推理小说家好多套书都读了完了。目前有点郁闷的是怎么来引导他阅读名著。
我自己这么多年买了很多书,尤其是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不在乎马上能从书中学到什么,而是书本让我思维开阔,很赞成查理芒格说的一句话:阅读就是在跟世界上最智慧的人交流。这段时间工作比较闲,所以只想在家安安静静的阅读。